Knowledge sharing

知識分享
競距離 高鐵經濟夯

文/吳錫坤(EMBA高階103,總太建設機構董事長)
圖/總太建設機構

距離,是個很有趣的概念,學生時代搭公車如果校花碰巧站在你身邊時,到校距離就顯得過短,但放眼全球經濟的競時競速大賽,縮短載運時間是一大重點,時間=成本,清楚明瞭。2017年元旦,中國大陸開出第一班從浙江義烏前往英國倫敦列車,這是從浙江義烏出發的第8條國際路線,同一天還有從成都出發前往東歐波蘭的蓉歐快鐵,以貨運效益來說高鐵比海運更快,比空運運費便宜。跨國高鐵運輸正如火如荼開展,一天內就將貨物從中國運往歐洲。
根據英國財經週刊【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報導指出,不到10年前,中國境內還沒有任何一條高鐵線,但今日已擁有長達2萬公里的高鐵線,是全球最大的高鐵網絡,同步帶動高鐵線路城市發展,幾乎有高鐵站的地方,都有密密麻麻的新建辦公大樓和住宅區拔地而起。目前中國更計畫在2025年前再增加1.5萬公里的高鐵線,建立起「高鐵經濟」,架構出眾多衛星城,形成大城市網。
只要有高鐵站的地方,幾乎都會出現大量新建的辦公和住宅大樓,以通車5年的京滬高鐵為例,高鐵建立起緊密連接的經濟,人們的生活和工作已開始追隨高鐵資源,通勤走廊的發展日益擴增,調查結果顯示,在最忙碌的幾條高鐵線上,超過半數乘客為「新增交通量」,也就是說,在最繁忙線路上的旅客有一半以上是以前不會乘坐高鐵的旅客,這些乘客是因為高鐵才出現,高鐵為城市擴大了勞工和消費者的來源,並將投資拓展至衛星市鎮區域,為原本的市郊帶來經濟紅利,並建立起深度連結的大城市網絡經濟。
中國面積是台灣的267倍大,透過搭乘高鐵一小時以內的時間,北京人能從容抵達天津悠閒吃個煎餅,台灣從南到北的各路人才也可相約中心點-台中聚集開會。2017年1月通車屆滿10年的台灣高鐵,已是台灣西部走廊運輸的主要交通工具,並在去年底正式上市。據高鐵局統計至2016年止載客量約4億424萬人次,光2016年旅客人數就達5?658萬人次,平均日均量突破15萬人次,台中停靠班次甚至比台北還要多,展現台中獨有的核心地段優勢。活在數位時代,企業互聯產業跨界的速度超乎想像,一日生活圈對企業主來說轉換得來的是更多心靈寬裕與從容決策的價值。
台灣雖小,沒有對岸八縱八橫的氣勢,卻更應該在速度、效率上體現價值,投資高鐵區域更是懂得站在最佳戰略位置,就已經贏了一半!,以高鐵界模範生日本高鐵JR線為例,JR東日本擁有高鐵周邊土地,其中近3分之1營收來自購物中心、辦公大樓、公寓等建築,而這些收益也會再次投資於鐵路,建構起正向循環,商業計畫和運輸密切合作,創造高鐵路線旁更成功的大型商業開發,進而收取高票價的能力,大大幫助日本高鐵,高鐵經濟,沿線高鐵特區產業發展尤其關鍵。
台中高鐵特區居核心位置,北上南下皆在一小時內抵達,2016年每日進出站旅客高達5.4萬人,去年進出站更高達1,965萬人次,統計數據完勝新板特區,是全台第二大高鐵站區。台中市府定位高鐵特區為台中副都心,以會展商務產業及休閒娛樂購物為發展主軸,近6成商務旅客的豐沛商機,讓國泰、新光等大型企業趨之若鶩,未來3~5年的發展已經是看得見具體藍圖,總太順勢推出【台中高鐵商貿中心】辦公大樓案,基地步行至高鐵站只要6分鐘時間,掌握企業發展競速、競距離的戰役決勝點,全面性的轉變已是現在進行式,插旗高鐵特區為企業佔得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