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nowledge sharing

知識分享
漫談金融創新與發展

文/江怡蒨(母校國際經營與貿易學系教授)?圖/摘自網路

自從1171年威尼斯商人創立銀行以來,銀行的本質一直以存款、放款、支付、匯兌等為主要業務,在金融市場中扮演資金融通的主導角色。銀行以收受不特定大眾存款為天職,一向受法令嚴格規範而顯得傳統保守。在歷經實體分行(Bank 1.0)、網路銀行(Bank 2.0)、行動銀行(Bank 3.0)等變革,分行功能大為減弱,銀行從「場所」轉成「行為」〔Banking is no longer somewhere you go but something you do; King, B. (2012)〕,隨時於各平台滿足客戶金融需求,正逐漸步入於虛擬世界中提供全方位服務的Bank 4.0時代。
2008年金融海嘯使歐美為首的全球金融業損失慘重,傳統金融機構在裁員收編後以精簡人力維持營運,許多金融從業人員轉入科技業,而隨著行動通訊、電子商務、共享經濟等資訊科技之創新,帶動了金融科技之蓬勃發展。金融科技 (Financial Technology, 簡稱FinTech)意指一籃子破壞式創新能力且可改變未來金融服務模式的創新技術(Source: BI Intelligence)。隨著令人耳目一新之各項來自非傳統金融業之創新金融服務產業之出現,帶來新的商業模式或交易流程創新,諸如PayPal、支付寶AliPay之「第三方支付(Third-Party Payment)」;TransferWise之「跨國匯兌(Peer to Peer Transfer)」;Lending Club、Zopa、陸金所之「P to P借貸平台(Peer to Peer Lending Platform)」;Kickstarter、Crowdcube、FlyingV之「群眾募資(Crowd Funding)」;海爾集團之「供應鏈金融(Supply Chain Finance)」;Betterment、Wealthfront之「機器人理財顧問(Robo -Advisor)」等,其中借貸和支付是目前FinTech領域最蓬勃發展的兩類,對傳統銀行業務帶來直接衝擊。如果把銀行做適當分解,非傳統之新創企業或可取代其多數業務,而各種破壞式創新亦逐漸挑戰長期以來金融業無效率之處,這也意謂著金融業某些區塊版圖的競爭對手不再只有金融業,未來要競爭的是金融服務的整合。
區塊鏈(Blockchain)及大數據(Big Data)堪稱金融科技「雙B」,乃為兵家必爭之未來關鍵發展。相較於比特幣(bitcoin)引發之爭議,其所運用的加密技術-區塊鏈為「去中心化」之分散式資訊驗證系統,具低成本、記帳速度快之效率性,資料公開透明且可相互監督驗證等安全性之特性,預期將大規模地改變全球金融系統的清算交收和匯款模式,並有助於推廣物聯網應用,可廣泛運用於金融及非金融領域,驅動產生新型之商業模式。此外,隨著行動裝置及社群網路之普及化,提高各種非結構化資料之重要性,結合雲端運算,如何從原本看似無關聯的資料中萃取出有用之訊息,從大數據到大情報、大知識及大智慧之升級演化,將有助於流程改善與創新、精準行銷、客製化及風險管理,並開發以往被忽略之新客群商機。另一個金融創新應用的亮點是生物辨識技術(Biometric),以方便客戶隨時獲取所需之金融服務。
2015年6月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 2015, WEF)中所提出之「金融服務的未來(The Future of Financial Services)」報告書,根據支付(payment)、保險(insurance)、存貸(deposit & lending)、籌資(capital raising)、投資管理(investment management)及市場資訊供應(market provisioning)等6項金融服務功能,提出了11項金融科技創新項目(Clusters of Innovation)。在此國際發展趨勢下,中國大陸於十二五到十三五計畫,針對金融創新已多有著墨;台灣金管會自2015年全面啟動「打造數位化金融環境3.0」計畫,將2015年視為金融科技元年,陸續推動「成立金融科技辦公室」、「設置金融科技創新基金」、「建立金融科技創新創業育成中心」、「成立雲端大數據資料庫」等4大政策,開放行動支付及股權群眾募資、通過金融業可100%投資金融科技相關產業;2016年5月提出「金融產業發展政策白皮書」,將「推動數位化金融「列為8大策略主軸之一,同時亦提出「金融科技發展策略白皮書」,做為日後推動相關政策之指導原則。
正如比爾蓋茲所言:客戶需要的是金融服務,但非需要銀行(Banking is essential, bank is not.)。而物聯網、行動、社群、大數據、雲端等技術所帶來的衝擊,將從根本上改變金融業之經營。透過網際網路,金融服務可跨產業、跨平台、跨國界、跨虛實整合,未來將會有更多新科技及商業應用模式,而在面對各種隨之而來的破壞式創新浪潮中,金融業應拋棄傳統金融本位主義及具備數位科技能力,跨界轉型,以期能有效引進科技應用並提升整體金融服務的價值鏈。相關教育工作者亦應能與時俱進,於教學研究中發揮「苦幹而不埋首」之精神,以培育兼具資料分析、科技創新、數位行銷等能力之現代金融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