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nowledge sharing

知識分享
心存正念 慎防詐騙

文/劉延村(前最高法院庭長,銀保56)?圖/摘自網路

最近每當打開電視或閱讀報紙,最常看到的新聞就是詐騙之徒不斷的創新手法,向社會大眾騙財!每年被騙取之金額約高達新台幣數百億元之鉅。雖然依我國經濟部統計處於105年5月間所公布外銷訂單已破紀錄,出現連17黑,經濟出現長期衰退負成長,令國人引以為憂。但是國內詐騙之徒竟大舉輸出海外,且與大陸詐騙之徒共組詐騙集團,不僅遍及東南亞之菲律賓、印尼、越南、馬來西亞、柬埔寨等國,近來更遠至非洲肯亞共和國,且台籍人士與大陸人士共組詐騙集團而被查獲。前幾年政府特以包機方式,先後將近千名詐騙份子押解回國偵辦,令人嘆為觀止。而在非洲肯亞共和國被破獲知詐騙集團,台籍詐騙犯45人連同中國大陸籍人,均被中國大陸搭機載回偵辦,我國為取得對台籍人犯之司法管轄權,法務部也由檢察司長帶同有關部會人員前往大陸對岸協商,擬將我國人犯帶回偵辦,惟迄今仍無明確結論。我國詐騙之徒將詐術輸出海外,名聲遠播,使國人臉上無光。
按我國刑法第339條規定:「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所有,以詐術使人將本人或第三人之物交付者,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併科1000元以下罰金。以前項方法得財產上不法利益或使第三人得知者,亦同。前兩項之未遂犯罰之。」
早期有所謂金光黨之徒,騙取被害人財物,民國60年間,我在地檢署服務時,曾偵辦過詐欺犯以別人之房地冒為其所有,買屋者為公車司機,相信其言,不查看房地所有權狀,即將房款交付,在發現受騙後,以愧對家人而自殺身亡。亦有通緝犯,分別冒充台大醫院醫生、公司總經理、檢察官、司法官等,持偽造之名銜印章、名片、信封等,對涉世未深之女子展開熱烈追求,甚而結婚、同居,於案發之後,始知受騙,其受害人人財兩失,傷心痛苦,後悔不已。
而在數十年前,騙徒都以郵寄方式,通知被害人已獲香港賽馬獲獎,然需先繳納巨額稅金,以達行騙目的。而後有以假冒國稅局名義通知被害人領取退稅款,以騙取被害人銀行存款帳號,再將被害人存摺內存款盜領一空。接著,有冒充被害人子女被綁架,遭人毆打,哭泣求救,致被害人心急之於,未辨真假,急忙籌款贖人而受騙,有位前部長,即因此受騙百餘萬元,也有中研院前副院長被詐騙兩千餘萬元。近年來因網路發展迅速,不法之徒利用網路電話,在兩岸或跨國間冒充為企業家,或利用「愛情公寓」、「甜蜜交友網站」等,對於逾適婚年齡男女有交友之特點,將俊男美女照片貼在自己網頁上,再以甜言蜜語誘人上鉤,與之往來,等大夢初醒,恐己人財兩失矣。
不久前,我曾接到一通電話,自稱其為專門防止詐騙之公司,如參加為其公司客戶,每月費用僅數百元,惟需提供自己一些資料給該公司云云,我想這可能是請君入甕之詐騙新招,當然置之不理。去年底,有位住在嘉義市剛退休之女公務員,接到謊稱其身分及帳戶遭冒用之詐騙電話,依指示到銀行新開戶,將其退休金100多萬存入新帳戶,同時申請提款卡,數天後,詐騙集團車手假冒法院公證處人員與該被害人見面,要求被害人將新的帳戶及提款卡、密碼,交付「監管」,該被害人一度質疑,該詐騙集團成員立刻說:「我們不是詐騙集團」,同時當面將該新帳戶提款卡剪斷,使被害人放心,結果幾天後,接獲銀行通知,其帳戶內存款已被提領一空。詐騙集團食髓知味,今年6月中旬,再次致電被害人,以同樣手法詐騙,該被害人私下報案聯絡,被員警逮捕假冒檢察官的17歲高職生,該車手竟未參加學校當天的畢業典禮,為了區區數萬元不法利益而擔任車手,而自毀前程,被警方以詐欺罪移送檢察署偵辦。
雖然警政單位設有「165反詐騙諮詢專線電話」,惟詐騙集團成員眾多,騙術常推陳出新,令人防不勝防。但吾人只要心存正念,遇有不明電話或不認識人來見面,盡量不要受其引誘。非分之財莫取,不義之財莫求,天下沒有不勞而獲之財,尤其接聽有任何款項要匯給你的時候,不要心動,要立刻掛斷電話。有任何恐嚇、威脅、綁票電話,不要心慌意亂,要鎮靜沉著應對,或報警處理,就不會吃虧受騙上當,但願每個人都能避免受詐騙,以保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