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王玲慧
巴黎、羅馬、布拉格、布達佩斯,世界上有許多城市是被河水穿流而過,蜿蜒流去的河水造就城市的美麗水岸與風光,唯獨伊斯坦堡是被大海切成兩半,博斯普魯斯海峽、黑海、馬爾瑪拉海三面環繞,塑造了伊斯坦堡獨特的地理位置,她是坐擁歐亞兩區的城市,也是唯一的基督教與伊斯蘭教先後定都的城市。
伊斯坦堡整個城市被大片的水域切成三塊,右邊的那塊屬於亞洲,左邊屬於歐洲,歐洲區上半部是新城區,下半部屬於老城區。老城區是伊斯坦堡的歷史中心,充滿了千餘年來帝國的歷史古蹟與風華餘韻,聖索非亞教堂、藍色清真寺、托普卡比皇宮、賽馬場等是昔日皇室貴族活動之處,而不遠處的貝亞濟區則是平民百姓活動的地區,市集、食堂、茶屋與大眾澡堂林立。
遊逛古老市集
舊城區有一處不能錯過的地方是有頂大市集與香料市場,這個1460年就有的大市集至今依然熙來攘往,各種銀器器皿、手工藝品、珠寶飾品、絲巾披肩或皮衣皮包,琳瑯滿目,一間接著一間金光閃閃的黃金飾品店最令人印象深刻。鄂圖曼商人擅長經商,大市集裡的現代土耳其商人各個都能說個幾種語言,連閩南語也聽得懂。香料市集裡人聲鼎沸,金黃、橙橘、艷紅、深褐與淺綠,五顏六色堆疊如一座座小山丘的香料與杏桃乾、無花果乾、開心果、松子等乾果應有盡有,也有紀念品店,這裡是購買土特產的好地方。
加拉達橋欣賞兩岸風光
意米諾努(Eminonu)是老城這邊的渡船碼頭,卡拉寇伊(Karakoy)是新城那邊的碼頭,船隻在海上來往,人潮在岸邊湧入又散去。橫跨金角彎的加拉達橋連接伊斯坦堡的老城和新城,也連結了海味與海景。橋的上層供車輛及行人走,下層是比比相鄰的餐廳及商店,橋上的釣客頗多,自成一景,橋邊停著幾艘顏色鮮豔的彩船,船上賣著現烤現做的烤魚三明治,熱鬧的氣氛顯現著人聲混雜著海的味道。當視線朝對岸的新城區望過去,目光就會被高聳的加拉達塔吸引,遠眺海上可見橫跨博斯普魯斯海上的大橋,海風吹來令人心情開朗。
新城區的繁華時尚
經過加拉達橋來到新城區,以塔克新廣場為中心,周邊是高級飯店及各國領事館所在,往南延伸3公里長的獨立大道(Istiklal Caddesi)是伊斯坦堡最繁華的街道,流行品牌與美食聚集之處;迎面緩緩駛來的復古路面電車散發美麗的風情,登上加拉達塔眺望,城市美景盡收眼底。
博斯普魯斯遊船
博斯普魯斯海峽如咽喉般,狹長的水道切開伊斯坦堡兩岸,搭著遊船從海上看伊斯坦堡,清真寺、喚拜塔構築了美麗的天際線,美麗的多瑪巴切宮與海面的倒影,山丘上矗立著堅厚石牆維護的魯梅利碉堡,岸邊的別墅與豪宅,優雅的大橋橫跨海上,船隻在歐洲側與亞洲側間來回穿梭,沿岸風光與海上的鷗鳥飛舞相映,勾勒出伊斯坦堡獨特的風華。
一座千年古城總有她多重的面貌與挖掘不完的秘密,出身伊斯坦堡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奧罕?帕慕克,在他的著作《伊斯坦堡:一座城市的記憶》裡不斷描述昔日的遺蹟與失落的美好時光,記憶裡的船笛聲,老電車與老房子等等那些「呼愁」之景,也許在漫遊城市一隅時就會不經意的出現眼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