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nowledge sharing

知識分享
伊斯坦堡-風華無限的千年古城


⊙文?圖/王玲慧


土耳其是個歷史悠久,幅員廣闊,物產豐富的國家。縱橫五千年的古文明包含了西台帝國、波斯帝國、馬其頓帝國、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塞爾柱帝國、鄂圖曼帝國,留下了豐厚的文化遺產;土耳其人是來自中亞突厥人的後代,經過多個種族的融合,各方文化匯集,鎔鑄出其獨特的魅力。

名為君士坦丁堡的伊斯坦堡,地處東西交會之處,橫跨歐亞兩個大陸,博斯普魯斯海峽緊臨著馬爾瑪拉海,金角灣則往內伸入歐洲側,在將近兩千年歲月裡,它曾經是拜占庭帝國與鄂圖曼土耳其帝國的權力中心,城市裡尖塔林立,清真寺、教堂與宮殿訴說著過往的歷史,東西方兩種不同宗教與文化在此交織出獨特風情,至於融合了中亞、中東與地中海特色的土耳其料理則與中國、法國並稱世界三大菜系。


老城區裡的帝國風華

遊客來到伊斯坦堡,通常都是從老城區-蘇丹阿何密特區(Sultanahmet)開始,幾乎重要的古蹟與景點都在這裡。這個已列為世界遺產的歷史區裡有聖索菲亞教堂(Aya Sofya)、藍色清真寺(Sultanahmet Camii)、托普卡比皇宮(Topkapi Sarayi)等昔日皇室貴族活動的地方。

聖索菲亞教堂是拜占庭建築的最高傑作,西元562年建成時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建築,1453年5月29日君士坦丁堡被攻陷,自此改為鄂圖曼帝國的清真寺。紅色的外觀與巨大的圓頂還有兩旁的喚拜塔高聳,至今仍顯現著雄偉非凡的氣勢。當年蘇丹也為其美麗所震懾,下令保留此教堂,改變內部裝飾,在聖索菲亞教堂的舊有結構中增加了圖曼的圖騰風格,現在基督聖像等馬賽克鑲嵌畫與書寫阿拉真主或先知名字的大圓盤等兩教共存的樣式,成為最獨特的景觀。

與聖索菲亞相對的藍色清真寺完成於西元1616年,擁有世間絕無僅有的6座喚拜塔。它得名於寺內的伊茲尼克藍色磁磚,光線透過穹頂下的260個小窗,映照在精緻優美的藍綠及紅色花紋的瓷磚上,散發出清幽柔美的光影,寺內鋪滿地毯,讓許多虔敬的心靈在此沉靜地與神對話。

藍色清真寺旁有一塊長型空間,在拜占庭時代的君士坦丁堡和羅馬帝國的都城一樣,有著一座競技場,到了圖曼時代變成為蘇丹與貴族們賽馬娛樂的場地,現在則是遊客與市民休閒的廣場。廣場上矗立著三座紀念碑,各是紀念拜占庭帝國興盛輝煌的時代。離此處不遠的地下宮殿原是羅馬時代的蓄水池,成排如林的石柱在水中矗立,宛如一座神秘巨大的地下宮殿。

托普卡比皇宮是450年圖曼帝國的36位蘇丹居住的權力中心,整座皇宮位在制高的山丘上,由海面及陸地城牆維護起來,坐看金角灣,遠眺博斯普魯斯海峽。由最外圍的城門走進來,第一進的庭院是精銳的禁衛軍操練之處,過了第二道門就進入蘇丹的生活住處,議事堂、御膳房、及後宮入口在此。皇宮內院裡的後宮可說是宮內之宮,牆內之牆裡住著宦官與最內圍的妻妾嬪妃,廳堂的裝飾精緻華麗無比。在第三道門之後是謁見廳、圖書館、服飾展示室、寶物收藏室、聖物室與精緻畫展示室。最後方的皇宮深處是第四庭院,美麗的樓閣亭台分布其中,風景非常優美。托普卡比皇宮無疑的可說是圖曼帝國文化與藝術美學的菁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