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家弘(亞東紀念醫院重症醫學部主任)?圖/摘自網路
懸浮粒子(particulate matter ,PM)是指懸浮在空氣中的固體顆粒或液滴,是空氣污染的主要來源之一。粒子的大小是以空氣動力學直徑(以下簡稱直徑)來區分,較大的懸浮粒子無法通過鼻子和咽喉,小於或等於10微米 (μm)的懸浮微粒除了能夠在大氣中停留很長時間,還可以隨呼吸吸入到呼吸道,因此稱為可吸入懸浮微粒(PM10);而2至5微米的懸浮微粒則可以吸入至人類的下呼吸道,包括肺泡;直徑小於或等於2.5微米的懸浮微粒稱為細懸浮微粒(PM2.5)。細懸浮微粒的直徑約為頭髮的1/28,比細菌還小,極易吸附戴奧辛、多環芳烴等有機污染物、重金屬、有害化學物質等,因此吸入後可積聚在呼吸管道或肺泡中,傷害呼吸道與肺泡,明顯升高致癌、致畸、致突變的機率。最小的懸浮粒子(直徑小於等於100奈米,合0.1微米)可以傳過細胞膜到達其他器官,包括大腦,能引發腦損傷(包括老年痴呆症)。
開始於1982年有關懸浮微粒對健康影響的研究並發表於《美國醫學會雜誌》顯示當空氣中PM2.5的濃度長期高於10 μg/m3,就會帶來死亡風險的上升。濃度每增加10 μg/m3,死亡風險會上升4%,心肺疾病帶來的死亡風險上升6%,肺癌帶來的死亡風險上升8%。PM2.5會導致動脈斑塊沉積,引發血管炎症和動脈粥樣硬化,最終導致心臟病或其他心血管問題。
台大公共衛生學院副院長詹長權發現從2003~2013年的10年間,台灣肺癌發生率不斷上升,罹癌年齡卻持續下降到40歲左右,年紀輕輕就罹癌的例子屢見不鮮。根據詹長權的研究,單是六輕,營運9年後,附近居民不分男女的罹癌比例變成1.55倍,女性更高,達到2.17倍。而雲林和工業較少的宜蘭比起來,居民短命1.5年。更嚇人的是,六輕附近鄉鎮人尿液中驗出砷、鎘、鉛、鉈等9種毒性物質,其中5種是一級致癌物。
世界衛生組織也定義出「空污病」,包括缺血性心臟病、中風、慢性阻塞性肺病、哮喘和肺癌等。世界衛生組織指出空污「沒有最低安全劑量」,換句話說,吸入愈少愈好。世界衛生組織在2013年將PM2.5列為一級致癌物。
中華民國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於2012年5月14日公告台灣空氣品質標準中,增訂PM2.5空氣品質標準,將「PM2.5」24小時值訂為35μg/m3、年平均值訂為15μg /m3。中華民國環保署初步訂於民國109(2020)年達成全國細懸浮微粒濃度年平均值15μg/m3的目標,並朝達成世界衛生組織提出之空氣品質準則值(24小時值訂為25μg/m3、年平均值訂為10μg /m3)為空氣品質改善目標。目前台灣氣象局的氣象報告也將空氣品質列入報告項目之一。
中國柴靜「穹頂之下」的紀錄片,掀起社會各界關注空氣污染的問題,而無所不在的空污,不僅在中國是一重大問題,在台灣也是一個我們必須面對的重大問題。
空污主要來源有工業、汽機車等,另外化石燃料(煤、石油等)和垃圾的燃燒也造成空氣的污染。空氣污染除了細懸浮微粒,還包含氮氧化物、臭氧、硫化物、重金屬等。懸浮微粒的主要來源是從地表揚起的塵土,一部分懸浮微粒是火山爆發、沙塵暴、森林火災、浪花等自然過程產生的。機汽車的廢氣更是台灣細懸浮粒的重要來源。
在室內,塵?、二手菸是懸浮微粒最主要的來源。懸浮微粒的來源是不完全燃燒,因此,只要燃燒的菸草、金紙、焚香及蚊香,都會產生具有嚴重危害的細懸浮微粒。
因此,大家應多搭乘大眾運輸工具,汰換高汙染汽機車並定期檢查,不燒金紙、焚香及蚊香,減少放鞭炮,不亂燒垃圾,少吃燒烤食物;政府對於工廠產生的懸浮微粒,也須有所管控,才能達成世界衛生組織提出之空氣品質準則值,維護大家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