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nowledge sharing

知識分享
向儒道思想學情緒管理

⊙文/學生:林祐詮(水利四乙)?老師:王祖淼(纖複59)


本期續以「向儒道思想學情緒管理」為題,從王祖淼學長在母校通識中心任教課程中部分學生的作業心得報告中,再擇其中一篇刊登,讓我們了解學生們在一學期當中的成長,他們能對儒、道思想有所認識,並對「情緒管理」有所助益。文末亦有王學長對學生雋永的批註或鼓勵的話,非常精采,除供大家分享,亦期望提升本刊與在校學弟妹的互動。


當初選本課程的動機?

那一天,我一如往常的看著選課系統,當我看到 「向儒家學習情緒管理」這門課時,我心裡有些好奇,因為以前所學之儒家也就是孔孟思想,皆以勸人向善和做人處事道理等方向,雖然是正向的,但是感覺有點距離,沒辦法真的去實行,而且與情緒管理也沒有直接的關係;我想應該是我所學不夠廣,對於儒家思想了解的太少,以至於無法體會。所以,我是帶著好奇、想了解儒家究竟跟情緒之間有什麼關係?因而選了這一門課。


聽了本課程後的心得?

儒家思想講求實有層,人人都有一顆「不安的心」,也就是「仁心」;所以,表示做人要站在對方的立場去想,才能「理解」他人,因為你對別人好,別人自然就會以禮相待,整個社會就不會有那麼多的紛爭了。

而道家講求「放下」成見,「放下」執著;因為「放下」比較跟執著,才能一體和諧,老師常說,凡是要吃苦在前,享福在後,要以身作則,才能以德服人。


對情緒管理有無幫助?

對於老師的授課方式,我的感覺是非常有彈性的,而且是活潑有趣的;同時,還加入了時事的探討,讓同學活學活用,譬如:老師讓同學發表對於捷運事件的看法,然後再加以說明跟解說,讓我們更加了解儒道思想的精隨,原來從時事裡也可以探討出現代人和兇嫌缺乏儒家道德觀而產生的問題。藉由時事,老師讓儒家思想跟我們生活跟加貼近了,將儒家思想的精髓深融入到生活中。


舉例說明學習的成果?

在上這門課程之前,對於成績的表現十分重視,而且比較之心過重了,以至於那段時間很不快樂,因為壓力好大;但是,聽了老師的講解之後,我學會了放下,因為我明白了,每個人的才、氣都不一樣,也許他的成績贏你,但是我一定有另一方面是比他好的。

同時,我了解到「反省」的重要;所以,我常常在睡之前思考今天的種種,哪裡需要改進的。上這門課之前,我是以自己為中心的,導致和朋友相處之間有些許的摩擦;當我學會了站在對方立場想時,我發現我的人際關係變得更好了,跟朋友之間的摩擦逐漸減少,而朋友也更主動的跟我分享許多原本沒有的事物。

最後,我要感謝老師這學期的教導,讓我有了新的改變,讓我變得更好了,不但生活也是如此,讓我明白到原來心境上的改變是非常重要的,而不是物質生活可以比擬的,我希望以後可以和老師繼續保持聯絡,也想讓更多認識的學弟妹可以來上老師的課程,讓更多的人可以得到心境上的改變和學習儒道思想的生命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