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許坤錫會計師(會計68)
一 什麼是「富人稅」?
最近大家為了,政府的「財政問題」,也就是政府支出很多錢,但是卻沒有相對的錢收進來,讓政府是否能正常運作,在大傷腦筋時?
財政部長 張盛和 突然在3月24日親自召開記者會,正式對外公布 : 政府的「財政問題」,要如何解決? 也就是財政健全方案如何解套,引來各界高度關注 !
根據財政部所公布的財政健全方案,有二項。 其中第一項: 將修正綜合所得稅稅率結構,新增年綜合所得淨額超過1000萬元者,所得稅率為45%,也就是俗稱的「富人稅」。
過去我國綜合所得稅率,一直以來最高都是40%,這次財政部依據過去課稅資料估算,個人所得淨額超過1000萬元者(超高所得人、大富翁),統計約有9500人到10000人,他們的綜合所得稅率將由原來的40%調升至45%,這多出的5%的綜合所得稅,就是真正的「富人稅」。
財政部要超高所得人(大富翁),多支出多出的5%的綜合所得稅,總要有個說法或名辭?
因此部長 張盛和就提出「回饋稅」(feedback tax)的構想? 為這多出的5%的綜合所得稅,正名。
說「回饋稅」總比「富人稅」好聽,要人家多繳5%的綜合所得稅,總要讓繳稅人心情好一點? 聽起來舒服一點?
「回饋稅」就是讓社會上超高所得人(大富翁、繳稅人) 多繳5%的綜合所得稅,多回饋社會,使多數人受益。就像慈善團體要募款,也要有個說法或目的? 為盲啞人募款,讓捐贈人,捐款回饋社會,使盲啞人受益,讓捐贈人得到心理滿足。
二「富人稅」的反彈 ?
贊成的富翁,當台灣的富人代表 台積電 董座 張忠謀先生回應政府「富人加稅」得到很多掌聲的同時,在媒體上,也引來另一種聲音 ?
例如 : 當財政部召開,將開徵富人稅的記者會,馬上引發各界討論,反彈的一方,商總新任理事長 賴正鎰強烈砲轟政府,認為是「懲罰台灣人」,恐將逼富豪出走(將大量財產移出台灣),他強調,這樣做反彈會很大,財政部長應該要下台,他將邀集六大工商團體討論,表達企業界的不滿。
三「小市民」的看法 ?
#身為納稅小民,我們的疑問是,台灣的稅率到底高或不高 ?
以臨近區域 香港、新加坡的營所稅,所得稅率約15至20%,約等於台灣的17%。但是日本稅率約35%,北歐(瑞典、 丹麥等)的稅率則高至60%。比較起來,台灣的稅率算不高 ?
香港、新加坡是城市國家,以服務業為主,另外它們的國民所得比台灣高,所以在稅制競爭上與台灣有得拼。北歐五國的國民所得很高,所以有本錢採取高稅率?
#另一個疑問是,台灣過去降稅 到底對或不對 ?
在經濟發展上,有一派說法或論點,認為政府為富人減稅,可以讓經濟更發展。因為富人減稅的錢,將拿出來投資,可以增加就業機會,促進經濟發展。
例如 :美國的共和黨政府就是這派主張的擁護者,小布西政府為富人減稅,希望富人將減稅的錢拿出來投資,可以解救美國的失業率,增加經濟成長。
2008年 馬英九總統上任時,就是學美國的共和黨政府的方式,財政部積極調降營所稅、遺產稅、贈與稅 稅率,因此引進很多台商資金回來。
調降營所稅、遺產稅、贈與稅 稅率,最後結果是 富人得的多,而窮人得的少;暫緩處理資本利得課稅(證所稅)、負所得稅制(俗稱退稅)、取消免稅優惠等議題,富人因此受惠多,而窮人受惠少,這也是2014年以後,台灣所得型M化,形成富人越富,窮人越窮的兩極化問題。
台灣是個政治很敏感的地方,如果說稅率不降,富人(台商)資金就不會回留我們的台灣。要讓,富人(台商)資金回來,只有降稅?
那有一個怪問題? 台灣的最高綜所稅率四十%,中國則有四十五%,何以許多資金忙著前進中國呢?
其實經濟是資金最主要的考慮點,稅負高或低也僅是富人考慮的成本之一,包括低廉的土地、人力、以及市場規模,都是中國吸引資金的因素。 因此,過去那麼多年,台商資金一直往中國投資。
從事實的一面考量,如果台灣「基本面良好」,富人在台灣,生活安定。又有合適的產業環境與勞工、加上喜愛的文化、民主制度等正面因素,台商是喜歡回來台灣的。
另外回應 賴正鎰主張課「富人稅」就是「懲罰台灣人」,恐將逼富豪出走(將大量財產移出台灣)? 是真的嗎 ?
富人真要轉移資金,事實上也會產生許多「隱性成本」,富人算盤撥一撥,未必划算阿
#世界上是否真的有「資本無國界」現象? 存疑 ???
看看日本, 看看瑞士,如果富人彈指之間可把資金移出,那國家的稅率多少,也無關係了吧 ?? 但是 日本、瑞士,富人還是越來越多!
因此,台灣還是要傾全國之力,提供一個友善安全且有利可圖的投資環境,讓多賺錢者多繳稅,讓富翁願意在此打拼,至於富翁節稅問題 就交給會計師?
#最後一個疑問是,台灣參加這個「富人稅」的實驗 到底會不會 成功 ?
西方的聖經上有一篇,馬太福音說 : 有的 、將獲得更多,沒有的、 將一無所有。現在看來 ,如果照馬太福音說法 ,台灣的富翁、 企業家,對台灣社會回饋越來越多, 其獲得也越來越多。
在歐洲,法國的新任總統 嘗試以富人多交稅「回饋稅」,來回饋法國社會,是個歐洲版的真實測驗,是否會成功?? 可能要交給時間證明?
在台灣,我們的財政部也以富人多交稅「回饋稅」,來回饋台灣社會,也是個很創新的實驗,是否會成功?? 一樣也要交給時間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