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nowledge sharing

知識分享
聽診器的發明故事

發明者何內.雷恩涅克開啟臨床醫學診斷新紀元

⊙文/王家弘(亞東紀念醫院重症醫學部主任)?圖/摘自網路


身為一位醫師,面對每一位病人,唯有瞭解該病人的病因,才能給予有效的治療。沒有正確的診斷,就沒有合理的治療。因此,醫師必須經由病史的詢問,與對病人的身體理學檢查,產生臨床的疾病臆斷後,再進一步的實施相關的實驗室檢查,以確定診斷,再提供病人合理與適當的治療。

身體理學檢查的目的在藉由視診、敲診、觸診與聽診,以找出疾病的病徵,並將其病因定位於特定的器官,然後針對此特定器官的功能或結構做進一步的檢查,包括抽血與影像學的檢查,以確定該器官的損害與嚴重程度,然後再根據目前的實證醫學提供病人治療。

以耳朵直接在胸腔聽診的診斷步驟在西元前17世紀的古埃及就有記載,而醫學之父希波克拉提斯(Hippocrates)於西元前350年就討論到搖動病人的胸廓以便聽到搖動時胸腔內產生的聲音,就是以耳朵直接在胸腔聽診的方式。16世紀著名的外科醫師安布化.帕黑(Ambroise Pare)曾記載病人胸腔內如有異體存在,可以聽到類似裝半瓶水搖動的聲音。17世紀發現血液循環的威廉.哈維(William Harvey)在西元1616年4月16日演講說,他發現心房在心室收縮前就先行收縮,而心房與心室收縮時導致瓣膜的張開與閉合的聲音可經由胸廓聽到。法國醫學黃金時代的代表人物,也是臨床醫學的創始者--尚.尼可萊.柯維薩特 (Jean-Nicolas Corvisart)雖是個心臟病學專家,但也只能以耳朵直接置放於病人胸廓心臟部位來聽病人的心音。 直到西元1816年何內.希歐非烈.海辛特.雷恩涅克(Rene Theophile Hyacinthe Laennec)發明聽診器後才由直接聽診變成間接聽診,開啟了臨床醫學診斷的新紀元。

雷恩涅克於西元1781年2月17日生於法國布列塔尼半島的坤貝(Quimper),母親在他5歲時過世。西元1793年父親將他與弟弟米修送往南特的叔父居洛姆醫師寄養,居洛姆是南特大學醫學院的院長。雷恩涅克受他叔父的影響,於1795年9月進入南特大學跟叔父習醫。西元1799年6月他成為南特醫院的外科醫師。西元1800年,雷恩涅克前往巴黎臨床學校學習病理與外科。西元1801年4月雷恩涅克進入巴黎有名的醫院--慈善醫院,順利地成為「醫學教育委員會」的一員,並順利通過競爭激烈的考試進入臨床學校。

西元1802年他發現酗酒的人會導致肝臟結痂,也就是肝硬化,至今因酗酒導致的肝硬化仍被稱為「雷恩涅克氏肝硬化」。同年11月他覓得新職,在一所私立學校教授病理解剖,並與同僚共同研究結核病,發現結核桿菌侵入人體後,除肺內致病外,也能侵犯身體的其他任何器官,而將從前的診斷「肺癆」改成較為正確的「肺結核」,但他不知結核病是一種感染疾病。

19世紀初醫學史上重大的事件發生。1816年9月一個早上雷恩涅克在羅浮宮廣場散步時,看到兩位孩子以長木條與針在玩傳遞訊息的遊戲,一人附耳於木桿的一端,他可以清楚地聽到另一端小孩以針刮出的密碼。不久,雷恩涅克去看視一位有心臟疾病的年輕女病患,由於她體型肥胖,以手觸診或敲診幫助不大,以耳朵直接附於胸部又很尷尬。後來他自己敘述如下: 「我正好回憶起音響學的一些已知的現象,如果你以一耳附於木桿的一端,可以很清楚地聽到從另一端以針搔刮的聲音。我想這個物理特性或許可運用到我的病人身上,我立刻將一帖紙捲成圓筒,將一端置放於病人的胸前,另一端置放於我耳朵,我很驚訝也很興奮地聽到心臟跳動的聲音,比我從前以耳朵直接附在病人的胸廓清楚多了,我立即看到這是一個研究心臟搏動與胸腔運動產生聲音絕對不可缺少的診斷工具。」

聽診器的發明使臨床醫學向前邁進了一大步,聽診器問世之前,診斷只依賴病人的症狀敘述,雖然較早前維也納的一位醫師奧恩布魯格(Leopold Auenbrugger)於1761年出版了敲診診斷方式的書,但得於1808年才由雷恩涅克的老師科維薩特將書由德文翻譯成法文,並大力推廣,讓疾病的診斷除了病史之外,增加了理學檢查的敲診,聽診的出現讓理學檢查更形完備。

雷恩涅克自己打造聽診器後,利用聽診器在病房與屍體解剖台追蹤病人的狀況,並將聽診器聽到的聲音與屍體解剖所看到的狀況做連結,他發現空氣經過收縮與擴張的支氣管聲音的差異,實質化肺炎與結核病形成的空洞的聲音也不同,每一種聲音的形成皆有其特殊的警訊,也可顯示其致病機轉。因此,他在一位病人身上以聽診器聽到一些聲音後,等病人幾周後過世,他就可以在屍體解剖台找出產生這些聲音的原因。當他在另一位病人聽到相同的聲音時,就可以預測病人肺部發生哪種問題,而確定病人的診斷。

1819年8月15日法國書商出版雷恩涅克「聽診的媒介---以新的研究方法來診斷心肺疾患的論文集」的兩本著作,雷恩涅克也將聽到的各種聲音加以命名,此些醫學專有用詞也一直維持使用到現在,包括囉音(rales)、雜音(bruit)、震顫音(fremitus) 、羊鳴音(egophony)、胸語音(pectoriloquy)、支氣管語音(bronchophony)等。且與屍體解剖印證下,他成為首位可以根據聽診而確定下列疾病的醫師:支氣管擴張症、氣胸、血胸、肺氣腫、肺膿瘍、肺栓塞。他能以精湛的車床技術親手製造聽診器,為了攜帶方便,設計成兩截式,使用時再將它們結合。

1826年8月13日45歲死於克羅亞弗克(Kerlourarnec)他在布列塔尼老家的住屋。

聽診器與白袍曾是醫師的專屬品,雖然聽診器已經不再是醫師的專屬品,而且目前已經有胸部X光,甚至電腦斷層攝影、核磁共振掃描等診斷工具,但聽診器仍然是非常有效率的診斷工具,這些新的診斷工具仍無法完全取代聽診器的功能。200多年前雷恩涅克發明了聽診器,它的構造雖簡單,但卻開啟了一個醫學診斷的新紀元,且影響了整個醫療診斷的觀念。

\NULL\NULL
\NULL\NULL
\NULL\N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