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喘病目前不能治癒 但可控制到與正常人無異
⊙文/王家弘(亞東紀念醫院重症醫學部主任)
氣喘病是相當普遍的疾病,世界各國無論男女老少皆受到氣喘病的困擾,歐美許多已開發的國家氣喘病的盛行率30年來增加一倍;中華民國胸腔病學會在民國79年至81年在頭份與大溪地區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調查顯示該地區40歲以上人口的氣喘盛行率為6.9%。台大醫院小兒科針對台北市7至15歲學童的氣喘病盛行率的調查,從民國63年的1.30%,至民國73年的5.08%,民國80年的5.80%,民國83年的10.79%,20年增加了8倍以上。環保署於民國84年至85年針對臺灣110萬國中學生氣喘病的盛行率調查顯示臺灣國中生氣喘盛行率為8.2%,台北市為13%,高雄市為11.1%,台南市為11.4%。依據行政院衛生署於民國91年至92年的調查資料,大台北地區的國小1年級的學生有一成九有氣喘病,成人則占7.7%,若推估全台,則有近200萬人患有氣喘。台灣氣喘病的盛行率都市比鄉村高,小孩比成人高,這與世界上已開發的國家類似。氣喘病盛行率的增加原因除了盛行率的調查方法改善外,生活方式與生活環境的改變、空氣汙染等皆是可能的原因。
台灣氣喘病的盛行率雖然逐年增高,但氣喘病死亡的人數卻往下降,民國62年至89年每年因氣喘病死亡的人數約1140-1463人,平均每年約1300人,但至民國101年已經降至627人。台灣氣喘病人人數雖增加,但因有效控制氣喘藥物的出現,與健保的實施,讓病患可以輕易且低價的獲得此些有效控制氣喘藥物,加上國民健康署與醫療人員大力地推展氣喘衛教,因此,氣喘病死亡的人數反而減少,但此些病人的死亡仍是可以避免的。
氣喘病人關心的問題
氣喘病人對氣喘有很多的疑問,例如它是怎麼引起的?以往有人認為氣喘病是心理因素所引起的生理變化,但時至今日,我們可以肯定地說,氣喘病不是心理問題。氣喘病究竟會不會導致死亡?從上述資料可以得知,氣喘病如果處置不適當,極有可能發生死亡的悲劇。
氣喘病人可不可以運動?許多氣喘病學童的父母甚至要求醫生開立不能運動的診斷證明,事實上,氣喘病只要控制得宜,病人可以與正常人一樣做任何的運動,拿到七面奧林匹克運動游泳金牌的史匹茲就是一位氣喘患者,因此氣喘病人並非不能運動,在病情控制良好的狀況下,即使是劇烈的運動也絕對不是問題。
氣喘病能否痊癒?很遺憾的是,目前氣喘病不能治癒,但值得慶幸的是,氣喘病人只要規則的使用控制氣喘的藥物,是可以控制到與正常人無異。現在大眾已能普遍接受像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需要長期用藥控制的觀念,但許多氣喘病人卻仍然認為氣喘病不發作的話,就不需要用藥,事實上這是個錯誤的觀念;氣喘病與其他慢性疾病一樣,需要長期藥物控制,不能因病情稍有改善,就停止用藥。
很多病人會擔心長期使用控制氣喘藥物的危險性,所有藥物的使用或多或少都會產生副作用,不論是高血壓藥、糖尿病藥或是其他藥物,其實只要正確使用,同時了解這些藥物的作用機轉,藥物的副作用就可以減到最低程度,甚至完全沒有任何副作用。遺憾的是,當問到病人是否認識自己使用的藥物及其作用,或是為什麼及什麼時候該使用這些藥物時,多數病人都是一問三不知。以現代人的知識水準,要理解這些知識並不成問題,但許多醫師給病人的衛教不足,而大部分病人也認為不需要瞭解這些知識,導致病人對於用藥知識貧乏,在這種情況下,病人彷彿在打游擊戰,哪有足夠勝算對抗疾病?因此氣喘病人一定要認知氣喘病,而且要了解藥物的作用機轉,乃至於如何隨病情調整藥物的劑量與種類,早期控制氣喘病的惡化,及時控制氣喘的狀況,才能百戰百勝。所以氣喘病人一定要接受衛教,經由衛教去了解這個疾病,才能對抗它,擺脫被氣喘病控制,轉而積極地控制自己的疾病,這也是氣喘衛教的目的。
氣喘衛教
自1991年開始,世界各國開始針對氣喘病提出診斷與治療的指引,世界衛生組織與美國國家衛生局召集許多專家一起開會,發表「全球氣喘病的優先處置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針對氣喘病的病況提出預防與控制的適當方式,並就氣喘病的處置提出6大步驟:(1)教育病人使病人與醫師成為治療氣喘病的合夥人,(2)教導病人利用症狀與肺功能測量來評估與監測氣喘病的嚴重程度,(3)教導病人避免或控制氣喘的激發物,(4)依病人的氣喘嚴重程度訂定長期的藥物使用計劃,(5)依病人的狀況訂定氣喘急性惡化的處理計劃,(6)提供病人規則的追蹤照顧。
病人的衛教在氣喘病的處置是相當重要,其目的在提供病人或家屬有關氣喘病的適當資訊與訓練,讓病人能夠按照設計好的治療計畫,依照不同的嚴重程度自行調整藥物的劑量與種類,並尋找出使氣喘病惡化的激發物,從而避免與激發物接觸,讓每天照顧氣喘病的責任從醫療人員轉移至病人或家屬的身上。
有鑑於此,筆者於民國80年4月開始為氣喘病友與家屬提供為期八週,每週2小時,總共16小時的氣喘衛教班,提供病友適當的氣喘病資訊與控制氣喘的技術與方法。民國89年針對121位病人接受衛教前後一年內至急診室求醫與因氣喘病而住院的次數做比較,一年內平均需至急診室求醫的次數由1.65次下降至0.27次,一年內平均因氣喘發作而住院的次數由1.04次下降至0.15次,而且病人的自我控制能力與滿意度皆大增,顯示氣喘衛教對病人的重要性。
結論
氣喘病人只要能按照衛教執行氣喘的處置,通常都能達到氣喘控制的最高目標,完全沒有氣喘的症狀,可以做任何的活動,晚上也能睡得非常安穩,肺功能也能維持或接近正常人的程度,且氣喘控制良好,使用的藥物種類與劑量皆可降低,所以也不用擔心藥物可能引起的副作用。
編者註:王家弘醫師曾任台北榮總呼吸治療科主任,現任亞東醫院重症醫學部主任、台大醫院外科部兼任主治醫師暨台北榮總胸腔部醫事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