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nowledge sharing

知識分享
故事帶我去旅行

⊙文?圖/王玲慧


法國是一個人文薈萃,文化悠久,風景秀麗,藝術珍藏豐富,多樣美食的國家,交通網路密集發達,自然成為旅遊的首選。

我們曾在電影裡見過的華麗皇宮,在歷史課裡讀過它輝煌的過去;在雜誌上看過的鄉村田園風光;小說裡令人悠然神往的故事場景…這一切就等著旅人去探尋了。


奧地利女皇瑪莉亞?特瑞莎的女兒瑪莉?安托瓦奈特〈Marie Antorinette〉以太子妃的身分嫁到法國,根據習俗,跨國聯姻,不得保留任何原來的物品與隨從,她只能隻身前往,連一樣貼身的物品也沒有。

太子是路易十五的皇孫,路易奧古斯特,就是後來即位的路易十六。

馬車緩緩駛進凡爾賽宮花園大道,一臉稚氣,天真爛漫的瑪莉,正逐漸走入波旁王朝的宮廷裡,也逐漸走進自己未知的命運裡。誰能預知自己的未來呢?這個年輕純真的女孩,在結婚的那一刻,怎能預料,怎能知道未來的翻天覆地?

金碧輝煌的凡爾賽宮殿裡,繁文縟節,行禮如儀的宮廷生活,連晨起更衣的自主權都沒有,努力適應新生活的她,週遭的一切人事似乎冷漠又傲慢。她身上肩負著兩國聯姻的重要任務,必須努力取悅太子,生育子嗣,以穩固關係。她曾問:「兩國關係決裂時,該站哪一邊?」被周遭的人視為奧國來的間諜,身為太子妃的她,要如何兼顧呢?以她的處境,要如何面對呢?

在伯爵夫人,她的弟妹(丈夫弟弟的老婆)生了新一代的皇子時,面對子嗣的壓力及各種的嘲諷時,終於崩潰痛哭。只是,哭完了又能怎樣呢?

路易十六繼位,十八歲的瑪莉當了皇后,生活裡有的是珠寶、華服、美鞋與寵物,還有吃不完的精緻甜點,貴婦們競相追求新穎時尚的事物來填補空虛的心靈。我們看到做為人,不只是一個皇后,而是一個青春的生命被命運困在一個華麗無比的凡爾賽盒子裡,生命像一隻無法自主,任由操弄的小昆蟲,於是我們也終於看見她的蒼涼。這個被指責是耽於逸樂,揮霍無知的年輕皇后,當時,她有沒有更好的機會與選擇權?我忍不住低問。

後來,她終於生了一位公主瑪莉?泰瑞絲,也許當了媽媽,生活有了重心,情感有了寄託,凡爾賽花園裡的小翠安儂宮成為她生活與休憩之處,她在花園裡與女兒餵小羊,撿雞蛋,聽蟲鳴鳥叫,她說:「這是我的天堂」。然而當時法國財政赤字嚴重,國王仍然答應金援美國獨立,以向歐洲展示實力,與英國別苗頭,這一來使國家債臺高築,國民生活日益艱難,終於暴民攻陷巴士底,來到凡爾賽宮前,一切的憤怒如洪水般湧入,她堅持陪伴丈夫,最後,一起走向斷頭台的命運。


故事場景-凡爾賽宮

凡爾賽宮在巴黎郊外,一個叫凡爾賽的小城裡。凡爾賽火車站離凡爾賽宮很近,不須認路,跟著人群走十來分鐘就到了。

走入凡爾賽宮,我們就進入了波旁王朝的時光。法國的王宮過去一直是在巴黎市中心的羅浮宮,自從路易十四建造了凡爾賽宮,宮廷就搬到了這裡,一直到1789年路易十六被法國大革命推翻。人們來這裡要看皇宮,就算開放的只是一部分,仍可見識宮廷的豪華排場。皇宮的主體是文藝復興風格的建築,內部是華麗繁複的巴洛克裝飾風格,寬闊明亮的鏡廳自十七世紀以來就舉辦過許多重要會議,而多少個夜晚,王室與貴族們在宮殿裡翩翩起舞,飲宴作樂,這個金碧輝煌的皇宮,一定讓每個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這裡所見,正是法國有史以來,最壯觀華麗的宮殿。

走出皇宮,繞到建築物另一面,一個整齊美麗的後花園就出現在眼前,那是一大片簡直一望無際的花園,噴泉後面是長長的運河延伸出去。噴泉、池塘、花圃、樹林與運河構成了寬闊的皇宮花園,大翠安儂宮是宮廷舉辦音樂會、慶典或下午茶品嚐糕點的場所,小翠安儂宮則是路易十六送給妻子瑪莉安托瓦奈特的居所。中軸三公里長的皇家花園用走的,恐怕是疲累不堪,幸好有遊園車可以遊園。想像一下,車上的乘客,不就像是與國王同遊,共賞美景的貴族?只是繁華盛世如煙花水月般,在這裡的波旁王朝的一百多年,就由盛而衰了。

往凡爾賽宮交通:往巴黎近郊需搭RER(高速郊外快車),去戴高樂機場、凡爾賽宮,都搭這種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