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偕德彰(德安諮詢有限公司董事長,會計71)
近幾年大陸傳統製造產業高漲的勞動力、原料成本,以及人民幣升值、歐債危機等問題,令諸多在中國大陸發展的台商企業倍感壓力,台商從事的傳統製造業已經無法再居於領導優勢,技術上既無法大幅領先,成本價位方面亦沒辦法與在地企業相抗衡,公司營運狀態明顯遭遇瓶頸,倘若不積極尋求改變,台商的競爭力優勢將蕩然無存,最後難免走向關廠之途。
過去台商到中國大陸投資以製造業為主,比重超過7成,但是2010年由於投資政策的鬆綁及看到中國大陸龐大的內需商機下,新投資案的比重自2009年的27.6%提高至43.86%,其中以服務業為主,比重提高至25.69%。
目前台商可以朝大陸較弱的服務業為努力方向,大陸幅員寬廣且人數眾多,而服務業發展仍在起步階段,當人民生活逐漸富裕起來,對提升生活品質的要求也必然隨之提高,而滿足民眾生活所需的各種服務業就必定有很大的發展前景,目前大陸便是一塊處女地,處於萌發期階段,未來必定有無限商機。
目前台商進軍大陸第三產業至少還有些優勢,因為台灣第三產業發展早於大陸,在衣、食、住、行、育、樂等領域已擁有不少知名品牌,如餐飲業的85度C、王品、一茶一座;鞋業零售的達芙妮;美容產業自然美、佐登妮絲;百貨零售大潤發、太平洋百貨;教育培訓業的三之三、長頸鹿等,可將成功經驗嫁接大陸市場。
未來透過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的洽簽,雙方市場開放的服務業涉及到商業、通信、建築、分銷、環境、健康和社會、旅遊、娛樂、文化、體育、運輸、金融等行業,涉及WTO服務貿易總協定12個服務部門中的11個,如果結合台商轉型的人脈、網絡,再配合政府國際化基礎建設的提供,有計畫的輸出台灣的服務業,使服務業得以脫胎換骨。此處我們舉出幾個大陸開放給台灣的重要項目,來說明未來台灣服務業可能有的機會:
● 證業方面:大陸開放3張券商執照給台灣,分別在上海、深圳及福建等地,股權可以達到51%(外資只能49%),而這3張執照可以執行所有証券業務。
● 銀行業方面:主要讓台灣在福建的銀行得以設立「同省異地分行」及設立村鎮銀行。這對於台灣的銀行進軍大陸的區域性銀行會有很大的幫助,因此未來台灣銀行進軍大陸市場的速度也會加快。
● 保險業方面:大陸承諾加速開放交通第三人責任險的業務給台灣的保險業者,由於大陸人口眾多,交通繁忙,第三人責任險的業務很大,這對於擴大台商保險業者的商機也很有幫助。
● 電子商務方面:大陸同意讓台資得在大陸合資設立電子商務公司,股權可達55%(外資只能有49%)。現在PChome及東森等公司對於去大陸設立電子商務公司都躍躍欲試。要指出的是,在大陸設立電子商務公司對於許多台灣中小企業會有很大助益,因為台灣的中小企業可經此管道,把商品銷售到大陸。
● 旅遊業方面:台灣的旅遊業者可以在大陸成立獨資的旅遊社,不過,營業項目只限制在大陸的境內旅遊。去年其境內旅遊人數超過30億次,消費金額超過10兆新台幣,因此我們的業者對於進入大陸市場有很大的興趣。
● 電影方面:台灣電影可以不受數量的限制進入大陸;同時,大陸也開放其電影在台灣進行後製作。台灣電影業的後製作實力非常強,但是台灣的市場很小,每年拍的電影只有20多部;而大陸每年拍的電影超過800部,因此將提供台灣後製作龐大的商機。
● 大型連鎖物流:大陸承諾台灣的大型連鎖物流可以以合資(65%股權)進入大陸。由於掌握通路就掌握一切,同時通路與零售業有很明顯的先進者優勢,因此我們相信必然會有台灣業者會利用此一機會,盡早進入大陸投資在零售、物流與通路等產業上面。
● 獨資醫院方面:大陸開放台資醫院在省會城市及直轄市設獨資的醫院。
● 遊戲軟體方面:大陸同意加速台灣遊戲軟體可在2個月內進入大陸市場的速度。
由於台灣服務業競爭是普遍領先大陸,因此相信在《服貿協議》實施後,對台灣服務業的發展必然會有關鍵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