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王玲慧
語云:「行萬里路,勝讀萬卷書」,自己花時間、花精神去走的路,是最深刻的體驗,而非書本上的間接印象。旅遊四海,行遍天下是我的夢想,和自己喜歡的人一起旅行正是最快樂的事。從孩子3歲起,我們一家人展開行腳,打開視野,去探索多采多姿的世界,在孩子成長的過程裡,一次次的旅行是彼此情感的凝聚,也是親子的歡樂時光,旅行像是一條長長的軸線,串起了一家人的心與共同的記憶。
帶孩子去旅行的理由就是:
他們是親密的夥伴;
他們的童年可以是彩色的;
他們要有世界觀、培養勇氣、
訓練生活能力、養成獨立自主的能力、
鑑賞力與創造力的激發,
實際體驗英語是必備的溝通工具,
不同於學校教室的學習方式,
培養一家人的共同興趣。
至於帶幾歲的孩子去旅行呢?5-15歲正是帶孩子去旅行的最好時機,十年其實不長,這段黃金歲月一定要好好珍惜。如果你願意更早一點帶他旅行,也無須太擔心,早點培養小孩對運動的愛好,常走路爬山,騎腳踏車,旅行時他就不會耍賴不走,也不會只想於沉迷電視電玩。
帶孩子看世界
旅行最重要的不在目的地遠近,時間長短,而是一家人相伴的感覺。我家的親子旅行偏愛自助旅行,除了國內旅遊,也走出去看世界。帶不同年紀的孩子旅行,除了考量旅遊的地點,也須考量行程的內容。
◎學齡前階段:適合天數短,飛行時間不長的地方,選擇乾淨衛生,治安好的國家,例如日本、新加坡。交通很便捷,城市裡的地鐵或火車就可到達景點。
◎小學階段:選擇交通便利的城市,除了火車,租車自駕更佳。開車旅行,大人小孩都輕鬆自在,像紐西蘭、澳洲、美國、加拿大,有寬闊清靜的好山好水,可以安排親子的大自然之旅。
◎中學階段:對西方文化、人文藝術已有概念,可增加旅遊深度,接觸多元文化,如歐洲各國,印度等。
旅行前的準備
既是帶孩子旅行,那麼行程的內容是「親」或「子」呢?透過溝通討論,親子共遊,大人小孩都可有自己想看想做的事。
◎行前準備:討論的過程不是說話大聲就有糖吃,通常我會列出討論事項。
◎去哪裡:收集資料,提出必遊景點資訊,請成員提出意見。
◎玩什麼:請每人說出「最想去的地方」、「最想做的事」、「最想吃的東西」。
◎跟誰去:除了自己一家,我也曾幫孩子找同伴,邀鄰居一家人同行。孩子喜歡有同齡的玩伴,這種旅行方式多了不同的趣味,行前溝通更重要。作為提案人,就要好好準備做簡報,討論行程如何安排。
◎那種玩法:帶孩子旅行要考量安全與衛生問題,選擇資訊豐富,交通方便的文明國家適合自助旅行,而印度、絲路、西藏這些地方則是與朋友揪團,由旅行社主辦出團。
◎怎麼去:機票如何購買?抵達目的地後搭乘哪些交通工具?選購火車連票或租車,早點作計畫,就可以多收集資訊,有機會買到便宜的機票。
◎何時出發:確認出發及返回時間,才能訂機票及規劃行程。帶孩子去旅行,最有可能的當然是暑假,漫漫長假,何不一起出遊。
◎多少預算:除了機票、火車票或租車費用,還有住宿及餐費,盡量作好評估。規畫一趟行程,如蓋一棟房子,有多少預算做多少事。
◎分工合作:爸爸負責行程規劃,主持家庭會議;媽媽收集資料、做簡報,準備故事書,教小孩打包行李,備藥;孩子負責畫地圖,標路線,或寫日記,準備食品。
親子旅行在事前做規劃時不妨邀請孩子加入討論,雖然行前做功課要花較多精神與心思,但在過程裡培養了一家人共同的興趣,多了聊不完的話題。親子旅行不只是旅行,它有玩樂的輕鬆享受,也包含了一家人的親近與親密。
作者:王玲慧
著作:愛的旅行四重奏
—親子壯遊去!
出版:華成圖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