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淨心洗滌教化
有耕耘 才有收穫
文/黃煇慶(逢甲大學通識中心教師,統計64)
圖/許惠娟(EMBA經管100)
春節剛過,高齡81歲的悟興法師,即忙於照顧街友、開示受刑人、慰問老人院、傳授國學經典、弘揚佛學等服務度眾的公益工作。
悟興法師俗名陳蒼和,嘉義縣人,自幼失怙家境清寒,然耕讀不輟,奮發就讀嘉義高農,期據以溫飽。嘉義高農前身是日治時期嘉義農林學校。102年魏德聖以「KANO」為名拍攝該校棒球隊於21年拿下台灣冠軍並揮軍甲子園「第17回日本全國中等學校優勝野球大會」,以奮戰不懈精神,締造棒球傳奇的電影而享譽國際。
民國43年陳教授嘉農畢業,適教育部試辦「大專聯考」,可惜名落孫山。但陳教授卻幸運通過「乙種特考」,分發雲林縣政府工作,意外發現同事多人出身嘉農,受到很好的照顧。52年春,母校開辦夜間部,因是農校畢業不符報考資格,不得已先以選讀生身分修習學分,同年夏獲錄取母校夜間部會計系。孰料學校向教育部申報學籍時突遭退件,爰親自北上陳情爭取後方獲核准。憶起5年母校夜間部生活,迭遇交通住宿、工作與學業衝突等問題,幸在長官同事、師長親友等多方協助鼓勵下,始能刻苦完成學業。尤其承當時教務處廖英鳴主任悉心教導,種下後來追隨、輔佐廖主任治校奉獻的心志。
母校畢業後,響應廖主任鼓勵留學號召,決心海外深造。經歷艱難始取得出境許可,負笈東瀛,就讀東京拓殖大學商學研究所。近3年的留學生活,課業研究及打工生活之外,也看到1960年代日本舉辦東京奧運後的經濟起飛實況,感受日本在國際貿易地位逐漸增強的氛圍。這些歷程與經驗,應足以作為台灣日後發展經濟的借鏡,陳教授於是決定學成後返國。
民國60年接獲母校張希哲院長的聘函後,毅然捨棄私人企業優渥待遇機會,返回母校,開啟往後30餘年母校教學生涯。從講師升至教授、承辦保險研究所行政工作到擔任秘書室人事組主任、財稅系副主任、主任秘書、會計系主任等職務,無不抱著感恩回饋母校精神,戮力從公。期間也曾申請赴美研究,吸收新知;多次陪同廖英鳴校長遠赴日、美以及東南亞等海外校友會,宣慰校友,並擔負募款興建人言大樓的艱鉅任務。從陳教授的眼中,不難看出往日辛勞與奉獻痕跡,令人欽佩。後被推舉為母校第3屆傑出校友,真是實至名歸。民國85年陳教授受海雲法師蒞校主持佛學研討會之啟示,首開大學風氣創立「逢甲大學教職員工佛學社」,建置校園宣揚佛法平台;繼於89年成立「台中市嗣雍齋國學研究社」,推動國學研究,淨化社會。陳教授解釋,嗣雍齋之嗣雍兩字,乃取自渠先父母之名諱,意在慎終追遠。
民國95年陳教授70歲,自母校退休,當時「逢甲大學教職員工佛學社」特舉辦參訪台灣各大佛寺的歡送旅遊。在高雄光德寺幸遇「中國佛教會」理事長淨心長老,長老是泰國摩訶朱拉隆功大學台灣分校「淨覺僧伽大學」校長,以及副校長本靜長老(蔡桂郎教授胞兄)。知悉該校乃培育僧眾的4年制僧伽大學,提供食宿、免學雜費,畢業時由「泰國摩訶朱拉隆功大學」頒發畢業證書。淨心長老為借重陳教授豐富的教學及行政經驗,禮聘駐校協助。兩年期間,作息均與光德寺常住眾一同,於此因緣乃興起出家之願。
遂於97年7月21日陳教授在高雄光德寺淨心長老主持下剃度,賜法名悟興。之後,通過多層修行考驗與三壇大戒,終成具足比丘。目前返回台中主持嗣雍齋學佛會、承命台中市中天寺首座和尚之外,並定期在母校為普覺社和教職員工佛學社講授佛學。平時協助遊民、慰問養老院、開示受刑人等社會福祉,不辭辛勞。曾派駐日本資深外交官的黃煇慶校友讚稱,陳教授真是逢甲人的典範,服務精神深值終身學習。
悟興法師謙虛表示,自母校退休後還能有服務度眾機會,相信是個緣字。去年秋天,以80高齡完成印度朝聖的志願,踏遍佛教八大聖地。尤於朝拜佛陀在舍衛城說法處,心中澎湃不已。因為在母校甫講畢《金剛經》,就能親臨佛陀說法之處,驚嘆人生因緣果報真是不可思議!法師又說,人人都企求離苦得樂,但也不能脫離現實,勉勵人人要存「有耕耘,才有收穫」的心,大眾如能「心淨土淨」,家庭、社會、國家自能祥和安樂。阿彌陀佛!
陳蒼和 |小檔案|
學歷
逢甲大學夜間部商學士
日本拓殖大學商學碩士
美國俄亥俄大學經濟教育博士班研究
經歷
逢甲大學秘書室人事組主任
逢甲大學財稅系副主任
逢甲大學秘書室主任祕書
逢甲大學會計系主任
廖英鳴文教基金會董事
逢甲大學教職員工佛學社創社社長
台中市嗣雍齋國學研究社創社理事長
現職
嗣雍齋學佛會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