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umni Information

校友資訊
豐溢綠能材料 施承享總經理
文/陳書芸.攝影/陳書芸、豐溢綠能材料
用創新技術提高國際品牌黏著度
全世界都可使用的再生材料 
 
學歷:
‧逢甲大學環境工程與科學研究所
‧逢甲大學環境工程與科學系 94年畢 
現職:
‧豐溢綠能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總經理
經歷:
‧逢甲大學 研究助理
‧越南寶盈塑膠公司 經理
‧大豐環保 研發部專員
‧大豐環保 研發部主管
 
當垃圾車的音樂聲逐漸靠近時,就是一場永續的開始。根據行政院的國情資料統計,截至111年止,台灣一般廢棄物回收率達56.79%,廢容器經處理後資源回收再利用比率為82.16%。也許你會好奇,平常我們的資源回收分類,最後都去了哪裡?
豐溢綠能材料是台灣少有的先進製程再生塑膠粒製造商,施承享總經理是創辦人之一,透過既有技術、資源的整合及創新,提供全球企業再生塑膠使用的解決方案。循環經濟剛起步,同時面臨核心技術的擴張,回收材料這條路確實不好走,但早在12年前,他就為自己立下期許,希望未來的自己能夠獨立、創立平台、擁有自己的事業。
 
創業基石:循環經濟思維、PCR材料供應聯盟
在全球推動淨零碳排的趨勢下,「循環經濟」概念出現,改變許多企業的製程與商業模式,甚至以循環經濟的概念提供相關技術服務,滿足市場企業走向循環經濟的需求。位於彰化芳苑的豐溢綠能材料,正是以循環經濟發展思維創立於2021年,畢業於逢甲大學環境工程與科學系的施承享總經理是創辦人之一(以下稱施學長)。
「我們在做的就是如何使這些材料,在回收之後,真正地應用在我們的生活中,甚至拉高後端產品的價值。聽起來很像是掌握回收材料技術的傳統廠商,但我們從創立開始就明確鎖定目標是國際品牌,成為他們高黏著度的PCR材料供應聯盟。」豐溢綠能材料的Logo由樹苗、鯨魚、圓圈等元素所組成,象徵生命與環境的生生不息,更代表公司發展的願景與使命。
創業之前的施學長曾在越南的塑膠再利用射出工廠工作兩年,一週工作六日,每天要花共四小時交通;回台後在國內知名環保科技公司,從實驗測試的研發專員到擔任研發部門主管;後來也成立顧問公司。幾年的職場,讓他累積不少材料回收專案規劃經驗,更了解許多政策規範、市場需求、資源對接等,也更多琢磨於材料應用專業。
 
掌握產業鏈生態
用創新技術提高國際品牌黏著度
2020年原本是希望將專長隨南向政策往國外發展,卻碰上疫情的阻撓,剛好前老闆向他表示目前正在籌備新公司,希望相關專業人才加入團隊。「當時公司幾位投資人其實都是中部老牌的回收商,我也找到專業又志同道合的夥伴蔡仲育經理(施學長研究所同學)。大家對回收產業的願景一致,也期待跟著法規走,於是決定接任豐溢的總經理。」施學長有法規、政策流程、材料應用專業,蔡經理有廠房規劃、建置、產線設計經驗,一人對外、一人對內的合作模式慢慢將公司建立。
「大家都在談循環經濟,但從環境的角度來看實際上才剛起步,在國際上還有很多新的規定和制度。這個產業具有前瞻性,但我不敢保證這是百分之百成功的。」在剛起步、市場也有不同需求的情況下,豐溢綠能材料的策略是抓住產業鏈的頭,作為國際品牌黏著度高的PCR(Post-Consumer Recycled material,消費後再生塑料)材料供應聯盟。施學長分享談到「供應聯盟」的概念,傳統回收靜脈產業,都是各家有獨特技術,但卻閉門造車的狀況,能夠做到成本降低,卻無法高值提升。而台灣的回收政策二十多年來是相當成熟,在國際間有很多先天優勢,具有循環經濟高值化的機會。回收材料種類成千上萬,但國內的回收廠商各自為政,每家廠商主攻的回收材料也不同,他期待這個市場不是只有競爭,而是要隨循環經濟的趨勢一起把餅做得更大,長期來看循環經濟在台灣才有可能加速發展,這也是豐溢綠能材料創立公司一直對未來規劃的願景目標。
 
從國際品牌端的需要  發展材料技術與服務
「回收材料怎麼做成產品,這兩邊是相輔相成的,我在過去服務的單位為品牌做很多回收再製的專案,當你產品做多了,自然對品牌的服務會更完整。」材料有不同的特性、再造力,嚴謹的串聯都需要專業與經驗。
豐溢綠能材擁有認證、技術開發、產品開發、材料應用服務,將PCR導入國際品牌的豐富經驗。以往的造粒廠通常專注於將回收材料轉換成原料,品牌端只能依據現有生產的回收原料去做選擇。施學長意識到,如果材料沒有變化性,將無法更貼近品牌商或客戶的需求,因此豐溢綠能材料更重視材料的改質、改色服務,發展從生產、研發到服務應用的一條龍的客製化服務。「要兼顧研發、生產在同一個廠裡,確實不容易,因為從公司建置開始就必須把許多流程設計好。但跳脫以往造粒廠的模式,確實讓我們維持高品質產品。」兩年的新創公司仍在建置中,蔡經理就像公司的保姆一樣重要,協助完成建廠許多重要項目。
1998年台灣的延伸生產者責任制,透過補貼的政策流程促進台灣回收落實,同時也活絡「靜脈產業(回收產業)」。施學長認為在台灣回收產業的政策下,以及公司本身投資者大部分由中部經營二三十年的回收及再利用廠商所組成,更容易掌握消費後塑膠的回收供應鏈,包含民生塑膠、工程塑膠,掌握了前端的材料,豐溢綠能材料透過生產技術拉高回收材料的後端價值,增加前端買料的成本代收率,是一種垂直整合的優勢。
 
建立平台:鏈結產業資源、回收材料多樣性、提供解決方案
台灣算是回收率與落實度相對較成熟的國家,保特空瓶回收率達約90%以上、牛奶罐約80%,電子產品因本體材料較複雜,目前僅20%,也是豐溢未來希望突破的回收材料。「材料能分的越細、成本越高;分的越粗、成本越低、相對再利用的品質不高。回收並沒有正確答案,只有找到一個最合適的平衡點。」使回收後端高值化,除了核心技術不斷擴張,也需投入在產業中的辨識度與認可,豐溢率先登記公司英文名稱為Global Green Material;2022年取得GRS、TUV等國際溯源認證,工廠管理經ISO相關認證並落實,以及目前也是台灣唯一一家取得長期的環保署海廢標章的公司。目前正在申請德國藍天使認證及食品接觸再生材料許可。
以減少碳足跡來看,例如PCR系列回收材料再製品的碳足跡與新料相比,可大幅減少60%以上碳排,是許多國際品牌的使用的誘因與需求。與豐溢合作的知名品牌不勝枚舉,如:綠藤生機保養品罐、迪卡儂塑膠衣架、Lush美妝品容器、FAIRPHONE耳機等。要提高國際客戶的黏著度,就需要更快速的反應去鏈結資源、技術,因此豐溢的再生料循環供應平台是一項跨價值鏈協作,目前已有30多家廠商參與,廠商的物料生產資訊、物化性資料庫、溯源及碳排放資訊在平台上架,未來對品牌客戶面,可以在平台中快速媒合材料、取得解決方案,進而提高黏著度;對回收同業來說,更增加許多市場契機。
 
十年前的期許,十年後的創業願景
「我常跟蔡經理分享,人生如何難得可以去找到一件做起來會開心、能獲利,同時對環境友善的事情。」這也是施學長以發展循環經濟為基礎對公司的定位。其實早在12年前,他就對自己的未來立下期許,直到不久前在整理電腦檔案時,無意間發現當時寫下希望自己能夠獨立、創立平台、擁有自己的事業。十年磨一劍,他笑說自己都忘記有寫下這個期許,如今一一實現,更重要的是他期待台灣靜脈產業能成為回收材料供應聯盟的方式一起成長,於平台上提供多元的再生塑膠材料,以符合國際市場客戶的用料需求。
 
施學長談回收小知識、迷思解答:
Q:寶特瓶回收時要拆標籤、瓶蓋嗎?
A:實際上寶特瓶標籤是受補貼的一種辨識,不要特別撕下來!回收處理流程會經過一道「水洗」,瓶蓋和瓶身會因密度自然分開,水中瓶蓋PP、標籤膜會浮起來,瓶片PET會沉下去,自然就分離出來了。而民眾在分類時,只要是塑膠容器,都可以丟一起,因為在分選廠會透過人工和設備去做最精確的回收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