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umni Information

校友資訊
永䥶工業 郭晉宏董事長
點仔膠的極致:
高科技鋪路、研發競爭力     創造瀝青藍海
文/陳書芸.攝影/陳書芸、永䥶工業提供
 
學歷:
‧逢甲大學商博110(二年級就讀中)
‧中興大學EMBA領袖組107 
現職:
‧永䥶集團 執行長
‧永䥶工業 董事長
‧台灣瀝青混凝土工程技術協會 理事長
‧國道公路警察之友 第二辦事處 處長
‧台灣區瀝青工業同業公會 顧問
經歷:
‧台灣區瀝青工業同業公會 候補理事
‧台灣消防發展與交流協會 創會會員
 
「點仔膠,黏著腳,叫阿爸,買豬腳」是台灣人不分老少,從小朗朗上口童謠。或許對一般大眾來說,這是一首童謠,但對郭學長來說,從小與瀝青為舞,就是他的日常生活。瀝青是一個極需技術與人力的行業,在他眼中,瀝青更是高科技產業,也是一件作品。他致力專攻高門檻、高技術的瀝青鋪設與材料開發,在業界闖出一片獨有的瀝青藍海市場。
 
從學徒到參與重大建設的「點仔膠職人」
郭學長從小就會跟隨父母從事瀝青工作,高中也到工廠當學徒。民國97年,28歲的他與友人以100萬資本額創業開設永䥶工程,一開始單純只做路面鋪裝,後來陸續投入路面刨除工程,也引進相關設備。
「我不善交際,比較喜歡專注把專業做好,所以我會選擇往技術門檻較高的工程去鑽研,才能開創一條獨特優勢的道路,看見藍海。」郭學長的辦公室內乾淨、明亮、整齊,他親自為大家泡茶,動作俐落卻不疾不徐,不難看出他細心且有條不紊的性格。從年輕開始從事瀝青工程時,他就把眼光放高、放遠,致力在瀝青工程專業上創新、提高技術與研發能力。
專挑高門檻的工程,2010年永䥶工程開始承攬高速公路工程;2013年首次承接桃園國際機場跑道模擬,「當時大家都對機場道路的鋪裝沒有把握,但我自告奮勇就去做了。通常路面鋪裝一天的施工量大約600至800噸不等,1,000噸已算是很極限了,但那一天我們的模擬量高達3,000噸,因為機場的量必須這麼大。」有了這次的成功案例,打開郭學長參與國內重大建設的機會。
 
經營者思維決定格局:瀝青工程是「高科技」
當累積案件越多時,郭學長開始思考:「既然路面鋪裝是我們的強項,況且我們是有甲級營造資格的公司,為何不自己標案呢?」於是從小案子開始著手標案,到大型工程建設,如2021年的新竹空軍基地、2022年的高雄機場的滑行道、2023年的台南機場等,國內的機場跑道幾乎都有永䥶的足跡,創業至今14年已累積不少重大工程案。
台灣的機械產業稱為精密工業,他把瀝青工程稱作為「高科技產業」。「經營的人怎樣看待自己的產業?要投資到甚麼程度?決定我們在產業中的發展,而我們選擇導入許多高科技輔助工程。」全台有140多間瀝青工廠,而有集團關係企業能自己標案、自己承攬的業者並不多,永䥶關係企業就是其中之一。
為了穩定瀝青原料供應,郭學長買下台南一間舊瀝青工廠進行改造,購進全台第一座使用瑞士原裝進口的瀝青攪拌站;另在桃園觀音的瀝青工廠以提高工廠粒狀粉塵收集與隔音功能,降低工廠對環境產生的成本。建廠規畫階段即導入工業4.0理念、AI人工智慧,全面提升生產自動化,結合雲端資料庫、物聯網以及大數據管理,與即時將工地施工端之資訊傳送回工廠生產端自動調整工廠產製流程,能有效降低生產人力成本外,更提升瀝青混凝土品質的可靠度、穩定性與產能,提升產品競爭力。
 
專業研發瀝青用料 致力提高產品功能
關於瀝青的研發競爭力,郭學長分享,早期的瀝青混凝土用料較單純,後來開始出現不同功能性的材料應用,如高速公路著重排水層功能、SMA瀝青混凝土是專用於機場高強度使用的跑道等,皆為不同材料的應用層面。為了研發各種用料,永䥶的專業實驗室可說是研發的重點能量,除了積極創造更優質的產品,也常常作為大專院校相關科系的參訪對象。
研發實驗室針對土木、材料之相關專業人才需求進行培訓、求才、產學交流。郭學長笑說自己雖然書讀得不多,但實務經驗身經百戰,透過永䥶研發中心團隊,在環境模擬(雨水、溫度等)、輾壓測試、摩擦力測試等測試,致力提高瀝青材質的穩定性與安全性,追求品質的頂端,就如郭學長將瀝青視為「高科技產業」的營運標準。
 
點仔膠的極致:採用國際標準、頂級科技鋪路設備
為了積極研究路面技術,務實派的郭學長經常飛到日本、新加坡、德國等國家觀摩學習,發現許多國家在「科技鋪路」的發展趨勢已相當純熟。2010年永䥶引進價值750萬的德國徠卡3D鋪面系統設備,藉由電腦3D計算與虛實整合,可以精準的測量、描繪地形並自動化鋪路,大幅減少人工肉眼誤判與材料成本。
不僅限於路面鋪設的當下,他提出「路面追蹤」的維護概念,透過記錄鋪設當天的環境、溫度、濕度、路面使用等參數,以利追蹤後續路面強度減弱的情況,計算使用年限,進而提供業主維護性的整修建議。
「當時購進德國徠卡3D鋪面系統時,大家都覺得只是鋪馬路,不需要這麼昂貴的設備,但事實證明,目前全台最新、導入科技最大的鋪路設備都在我們這裡,所以我們能做的跟別人不一樣。」要做就要做到最好,秉持著高科技應用的職人精神,讓他與國際同業交流時,名聲遠播至東南亞地區,包括新加坡樟宜機場、菲律賓克拉克機場的擴建工程都找上永䥶,最近東帝汶也請永䥶的團隊協助進行評估鋪跑道的可行性。
 
延攬各專業人才 提升內部目標管理意識
近年來不論是受經濟、疫情影響,台灣營造工程一直面臨缺工問題。郭學長坦言近10年來隨著人口與產業結構的變化、天氣越來越炎熱,願意從事路面工程的工人越稀少。面臨求才議題,除了加強內部人才培訓,同時跟隨政府於6月15日最新修訂的的外籍勞工法,放寬引近外勞限制,未來將成為永䥶的人力來源之一。
正在就讀逢甲大學商學博士班二年級的他,深深體會從實務到經營管理是一段需要轉換思維的路,他說:「在公司內我會跟各部門的主管說,要把自己當作小老闆為部門賺錢,而且我很樂意分潤。我也很鼓勵進修,我會希望員工能讀就盡量讀。」郭學長相當樂意與員工共享利潤,透過此方式提升部門對目標的意識與共識;此外,也鼓勵主管閱讀經營管理相關書籍,如:阿米巴經營原則。
透過積極延攬各專業人士加入團隊,除提供較同業為高的薪資與福利水準外,更關心員工的身心健康與職涯發展,營造溫馨與友善的工作環境,升遷管道暢通,並積極栽培員工,除讓員工有一展長才的機會外,更讓員工在無後顧之憂下能充分發揮才能自我實現並為企業創造獲利,而企業獲利與員工分享,創造企業與員工雙贏的企業文化與價值。
 
建置教育園區 推廣瀝青知識、促進各界交流
柏油路是我們每天交通都需要使用的東西,卻很少人對瀝青有真正的認識,很少單位在鑽研瀝青混凝土、如何找到更適用的材料或配方、如何導入科技提升品質與安全性等。因此,永䥶關係企業預計2024年將在桃園觀音廠建置瀝青教育園區,展示溫室氣體排放的計算,以及在不同的道面要求下做出符合人、車輛、飛機使用的道面且強度及舒適度皆高於規範,進而找出最適合客戶的最佳產品。使用內容包含排水、噪音、摩擦係數、碳排放量、路面承載力等。歡迎各大專院校相關科系、公務單位、同業,在這座類似休憩公園的教育園區中一同交流、學習。
在瀝青產業中創造一片藍海,郭學長仍透過進修不斷精進自己,選擇讀逢甲大學商學博士班就讀,他說:「瀝青混凝土是我多年的實務專業,我希望有機會把這個產業變成大家認知的科技產業,這是我的終極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