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umni Information

校友資訊
格斯科技 張忠傑董事長
聚焦新穎電芯工藝  
看準趨勢  
打造鋰電池生態圈
文/陳書芸.攝影/許惠娟(經管100)、格斯科技提供
 
學歷:
‧逢甲大學化工博士96年畢業
現職:
‧格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長
經歷:
‧台北醫學大學牙體技術學系 助理教授
 
格斯科技成立於2015年,2017年透過分析材料與集結國內人才的優勢,整合日本的電池工藝,聚焦投入「鈦酸鋰電池」,成功轉型成為電芯製造商,並於2023年4月啟用桃園中壢廠區,是台灣首座1GWh規格鋰電池芯工廠。成立短短不到十年的公司有如此亮麗且具產業突破性的佳績,張忠傑學長表示,經營的過程中雖處處是關卡,靠的是創辦團隊看準鋰電池技術趨勢,並保持彈性、快速、產品調度的能力。
 
實驗室裡的夢想 累積不凡的勇氣
創業之前的張學長,曾在中研院任職長達八年,爾後在台北醫學大學口腔醫學院牙體技術、牙科材料相關領域任教兩年,結識當時的牙技系主任(曾於逢甲大學材料系任教)。後來張學長到逢甲大學進修化工博士班,「要如何用一項技術去創造價值、市場,甚至讓它商業化,是我在逢甲大學學習時最深刻的體會。」原本專精於技術與專利研究的他,對市場較不熟悉,但開始主動了解、接觸市場。
在中研院工作的期間,跟著吳茂昆院士實驗室的團隊工作約5年,「實驗室裡的同事大部分來自台清交成,只有我是淡江大學畢業的,但吳院士相當注重科學研究能力,在他的團隊底下工作確實獲益良多,也得到許多發揮空間。」在實驗室裡累積的經驗、分析、應用能力、軟硬體操作等,讓他能更快速理解客戶需求,打開國際眼界,成為他日後創業願意嘗試與國際大廠合作、簽訂備忘錄的重要基石與膽識。在中研院結識的技術長、同事,後來也成為創辦格斯科技的主要團隊,最初從事氧化物超導材料的研究,到先行掌握鋰電池的市場與技術趨勢,逐漸轉型投入鋰電池的正極材料、鋰三元電池領域。
 
台灣首座1GWh規格電池芯超級工廠
2019年底,格斯科技跨入電動車與儲能用電池模組的設計開發製造;2023年4月26日,在中壢工業區舉辦中壢廠區啟用典禮,是台灣首座GWh規格電池芯超級工廠落成,也代表格斯科技將為台灣鋰電池產業帶向新里程碑。整體建設投資總金額高達新台幣40億元,該廠啟用後預計將為本土就業人口創造逾250個職缺,希望共創國內電池產業,促進優秀人才共同帶動產業發展。
「我們會針對技術能力去跟國際大型客戶討論。很多人會先把自己侷限在公司規模的大小,但是不要侷限自己,因為自己先害怕,就先沒機會了。」在中壢廠區啟用典禮的當天,格斯科技宣布與多家國際夥伴簽署了合作備忘錄(MOU)。其中與英國Echion Technologies簽署了MOU,在電池芯負極材料、儲能設備及原物料等不同方面展開合作;也與挪威Beyonder及印度Midwest Energy Pvt. Ltd簽署了MOU,未來將共同研發和整合電池模組應用,為綠色能源各項應用提供最先進的解決方案。面對第三次能源轉型、全球氣候變遷等因素帶動的新浪潮,格斯科技表示將與合作夥伴攜手合作,持續研發和整合電池模組應用,共同為綠色能源各項應用提供最先進的解決方案。
 
電池市場 深度信賴 聚焦鈦酸鋰電池芯製造
談到創業真正的機緣,張學長回想起當年在北醫任教時,他經常思考自己除了學術研究,還能做什麼?他並不諱言自己是企業二代,父母從事鑄造業,不論是求學還是創業的路上,對孩子總是給予十足的支持與鼓勵。在父母的支持下,張學長先赴中國市場以技術顧問接案,兩年後收穫人生第一桶金6,000萬當作創業基金;2015年回到台灣,與先前在中研院認識的夥伴們一起創業,第一年團隊人數已達15人。
「我們團隊有『電池市場講求深度信賴』的共識,所以一開始就很積極參展、取證。」張學長坦言創業第一年沒有對外營業,在沒有營收的情況下,團隊專注投入在鋰電池技術研發、取得產品認證以及赴日參展。2017年格斯科技與在日本顧問的協助下,聚焦鈦酸鋰電池芯製造,並將製造工藝導入台灣,甚至因此接觸到日本化學材料大廠—鍾淵化學,與鍾淵化學經過兩年的磨合,格斯科技率先於2021年順利拿下代工合約,電池主要應用在半導體廠的無人搬運車(AGV)。
鈦酸鋰電池與常見的三元電池,其最大差別在於負極材料,鈦酸鋰的負極為鈦酸鋰(LTO)、三元電池負極為石墨。鈦酸鋰優點是安全、壽命長,充放電次數達萬次以上。
 
柳暗花明又一村 格斯創造募資奇蹟
接下鍾淵化學的代工合約是格斯科技擴大產能的轉捩點,張學長帶領團隊進行了三輪的募資,從A輪募資6.5億元購買土地、B輪12.5億元廠房規劃、C輪8億元擴大營運規劃。募資過程可說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當中有親朋好友的支持、天使投資、銀行的幫助等,「三輪的募資總額超過30億,而我們只是一間年營收3,000萬的新創公司。」
步步驚心的募資過程中,張學長表示,雖然每一步都很艱困,但他一直都相信事情會自尋出路。其中,他在準備A輪募資時,有次在高鐵上巧遇現任總統府秘書長林佳龍,於是把剛做好的A輪募資簡報拿出來和他分享了整整50分鐘的路程。抵達目的地時,林佳龍先生請特助與張學長聯絡,引薦他到台中大肚山產業創新基金會的相關產業課程。因此張學長開始接觸政府相關產業資源與資訊,並大量學習電動車、智慧物流等專業領域。
張學長也分享另一個募資過程的插曲。格斯科技通過「中小企業加速投資行動方案」,成功獲得經濟部的方案協助約32億,實際上一開始原本只有拿到24億,但為了讓廠房與設備一次到位的話,需要32億。因此張學長親自跑一趟經濟部中小企業處,希望再送審一次,並親自報告。就在大家覺得他於事無補之際,主審卻注意到張學長對每一項建設預算金額瞭若指掌。張學長的細心與努力不懈的態度竟讓格斯科技的補助從24億增加至32億。
「過度的擔心和焦慮不會讓事情解決,這時候相信自己很重要,更重要的是要讓投資者對我們的團隊有信心。」在沒有財團的背景下,格斯科技的中壢新廠含購地總投資額約40億元,面積近8,000坪,預計產能達1GWh,成為全台產能最大的軟包鋰電池廠。2023年5月12日登錄興櫃交易,預計於2023年底、或2024年初,以工業局的科技事業項目轉上市櫃,並在明年Q2達到1 GWh的滿載產能,在2024年下半年有機會轉虧為盈。
 
打造鋰電池循環生態圈 新廠落成提升產能
格斯科技的鈦酸鋰電池,其最大優勢在於「輕量化」與「軟包電芯製造工藝」,打出國際知名度後,持續精進產品研發,新產品是透過改良材料配方來提高操作電壓,從而實現接近鋰鐵電池的能量密度。鈦酸鋰電池過去被詬病能量密度低,但它具有快速充放電、長壽命和高安全性等優點,且穩定性佳,因此成為儲能、電動巴士、軍事船舶等應用的首選。以鈦酸鋰電池為基礎,格斯科技有專業模組設計團隊,提供模組提案、設計到樣品生產的一站式服務。在儲能系統方面,鎖定再生能源蓄電、社區住宅備用電源、離網使用或併網台電多功能用途,提供客製化設計,在格斯科技電芯完成UN38.3、IEC及CNS等多項安全及效能認證,以確保電芯的安全性、效能及穩定度。
格斯科技的智慧生產線不亞於當前全球一流動力電池生產線,一旦新廠落實運作成功後,未來可尋找具有充沛人才、土地、市場需求的地區成為海外基地,降低生產成本因應未來電動產品應用的需求。屆時台灣將負責研發及高階產品的生產,進而提升市場競爭力。面對未來上市計畫,張學長表示這對大家來說都是一種保障,因為更有能力建置更大的團隊,但仍然要保有彈性的優勢才能加速擴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