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趨勢 等待時機
少量多樣的長期供貨策略
文/陳書芸.攝影/許惠娟(EMBA經管100)、華凌光電
學歷:
‧逢甲大學商博106
‧逢甲大學EMBA高階96
‧逢甲大學資訊工程系84
現職:
‧華凌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長
‧曜凌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長
經歷:
‧久正光電品保及研發工程師 3 年
「我們鎖定工控顯示器市場,願意以信任為基礎,為客戶提供少量多樣的長期穩定供貨服務,而市場價值來自於客戶對我們的黏著度。」華凌光電創建於1998年,秉持著「創新、科技、信任、永續」的態度,長年專注於LCD、TFT、OLED及System Integration(系統整合)消費性與工業用等級的顯示器面板製造與研發,以及面板解決方案。華凌光電提供長達3到10年的供貨保證,是業界中性價比最高的工控顯示器製造商之一。
產品的國際影響力 OLED工控市場的領頭羊
OLED是一項需要高資本、高技術投入的產業,全世界做PMOLED (Passive matrix OLED,有機發光顯示器)主要有五家,台灣包括華凌就是其中三家。華凌光電在全球工業顯示器佔有一席之地,OLED工控市場競爭者雖少,但競爭門檻極高,華凌在研發與生產成本的投入已累積超過十幾億。善用 IT與智動化生產科技管理複雜的生產運作,提供最佳性價比的顯示器模組,更是全球客戶的面板解決方案合作夥伴。
廖學長出身台中西屯務農家庭,從逢甲大學資工系畢業後,於久正光電擔任品保及研發工程師,也在其他公司擔任業務,發現工業用顯示器市場領域廣大,因此萌發創業的決心。與當時的幾位合夥人一起在老家三合院門口搭建了鐵皮屋,1998年創立華凌光電。兩年後隨著中國改革開放,在中國江蘇常熟建立了第一家生產廠,為華凌奠定垂直整合、擴大生產規模的重要基礎。目前生產據點涵蓋台灣、常熟、東莞、緬甸,為業界第一。
投入的決心:看見趨勢,等待時機
「OLED是需要高資本與技術投入的事業,困難度極高,那時OLED的市場尚未普及,但我們都曉得未來有很龐大的發展趨勢。」2008年台灣的主要大廠逐漸退出OLED市場,華凌卻大膽投入這項前瞻事業,雖連續虧損11年,累積金額上億,如今卻是全球供應STN、TFT、OLED工控顯示器的領頭羊。
2007年,華凌集團設置了OLED第一條研發兼量產線(#LINE1)。當時因技術尚未成熟,大家都不看好OLED顯示器的未來,許多同業無法堅持下去,就以低價售出原本購入的新設備。然而在華凌第一條生產線運作尚未完全順利,良率也一直未提升到目標水準前,廖學長卻察覺到市場進入的機會點。
2011年,南科的廠商以低價釋出一條價值十多億台幣、二手、日本製造全自動高規格的OLED產線設備。當大家還在質疑OLED的未來性時,他便目光精準地買了第二條蒸鍍線設備(#LINE2),且以二十分之一的價格買進,2016年正式增設啟用,擴大未來OLED產品產能的機會。華凌開始與同業有競爭市場的機會及話語權,也慢慢讓工控產業的客戶相信華凌有技術與產能且穩定提供OLED產品的服務。
廖學長又陸續成功買進#LINE3、4兩條線,除了讓華凌追趕上前兩大競爭者的產能,也迫使第二大競爭者要擴新產線,只能重新訂購新設備。廖學長說,當時為了搶購這條設備,原本在日本出差的他,中途直接訂機票回台灣,直奔竹科找廠商,經過數小時的洽談、協商,最終成交收購,緊張的過程簡直像是電影情節。「因為我們預見了未來趨勢,但沒有足夠的資金,所以要把握最低門檻的時機進入,並願意等待產業發酵的時間點。」他知道一定要搶下這兩條生產線,華凌在未來OLED產品市場上才會有規模經濟及價格競爭優勢。
種種的決定攸關華凌未來的發展,事後證明廖學長的遠見精準,深知OLED未來發展的關鍵要素,才能做出正確的決策。除了OLED產品線以外,他也陸續更新工廠自動化產線,包括STN產品線、COG產品線、OLED黃光線、濺鍍線、蒸鍍線等;設立北美與歐洲子公司擴大歐美市場,並且成為工控領域少量多樣的領航者。
核心競爭力:少量多樣營運力強
「顯示器為何重要?顯示器是機器與操作者互動的介面,沒有顯示器,就無法操作或了解機器。舉凡天上飛的、地上跑的,幾乎都可以看到華凌的顯示器。」工控領域是顯示器的利基市場之一,根據市場研究,預計2027年全球工業顯示器市場規模達到79.10億美元,近2,400 億台幣,複合成長率6.18%。隨著物聯網及工業物聯網日益普及、多功能人機介面(HMI)設備的需求不斷提高,進而帶動市場對於先進顯示器的需求增加。
全球客戶數30,000多家,善用網路推廣品牌,華凌與同業相比之網路排名與客戶數均為業界第一。以少量多樣長期穩定供貨的核心競爭力,長年不斷提高既有客戶的黏著度。擁有全球最多的STN/VATN/TFT/OLED顯示器標準品,共12,501款型號,是業界標準品型號最多的製造商。產品項多,但有七成以上的訂單訂購量小於500片,由此顯示華凌少量多樣的營運能力強,能克服高度複雜生產、庫存、品質管理,將產業、客戶分散,營運風險為業界最低。依據ICB行業分類基準,華凌的產品涵蓋全球173種產業分類,近四年來的複合成長率高達11.5%,超越市場成長率,為業界第一。
擴展產品與服務價值 延攬10國國際人才
華凌是全球唯一同時提供STN、TFT、OLED顯示器模組及SI的製造商,可滿足全球客戶任何顯示器需求。這個優勢讓客戶降低開模成本、快速導入設計、縮短交期、提高產品價值,因此在市場上競爭優勢明顯。「我們花時間與成本深耕基礎工程,累積客戶做長期投資,而『解決方案』的思維就不是只專注在技術與產品的突破,而是要了解產業與客戶的需求。」
事業版圖橫跨五大洲,超過100個國家,為業界第一。華凌預計2023年上市,廖學長提到外語能力與國際人才的重要性。重返逢甲大學繼續攻讀EMBA與商學博士班的他,笑說自己是逢甲大學原廠製造的,看見逢甲大學有來自多國的國際生,深信這對本土產業來說是一項國際人才的挹注。華凌是低調樸實的在地企業,但具有全球化的視野,也招募來自逢甲大學畢業的國際人才。
重視社會與環境發展 為社會盡一份心力
ESG永續經營概念推動企業與社會淨零碳排,華凌自2018年開始導入流程改善,共推動11個專案,每單位生產可有效降低60%的耗電度數。以滿載生產計算,相較於流程改善前,每年可節省約2,500萬度電,每年約可減少12,725tonCO2e的排放量。這些改善措施有效幫助華凌提高能源效率,並且貢獻於永續發展。
華凌是超過1,100人的企業,重視員工成長,提供職場學習路徑、同仁子女獎學金等,透過社團活動鼓勵同仁發展興趣與運動,也提供定期健康檢查、家庭急難救助金、新生兒禮物等,鼓勵同仁平衡工作與生活,自108年開始已獲三次中科職場工作平權事業單位優等獎。此外,也針對弱勢團體進行捐款活動等。
十年磨一劍 樸實卻具競爭力的在地企業
辦公室牆上掛著一幅油畫,是2005年華凌蓋的第一間總部。後來為了規畫水湳經貿園區,土地被徵收,當時小六的大兒子KEN就把它畫下來了。從在老家門口創業的開始,廖學長時時提醒自己創業的初衷:「比起賺錢,更在意把這件事情做好。」工作之餘的他喜歡親近大自然、追求生活感、露營、登山等活動,設計工廠時他交代設計師要讓同仁可以抬頭就看見外面的天空,辦公室中也擺放著各式綠意盎然的植物。簡單樸實的生活節奏,就如同華凌在地低調踏實、追求專注的文化。
未來總部大樓基地將位於集台灣中部商業、科技、大學、交通、展覽、中央公園、圖書館等經貿精華園區。這裡也是廖學長出生、成長之地,亦是華凌創立公司的原址。這項極具意義的規劃,廖學長預計投入數億元以上的資金,打造全球營運總部及智能科技研發中心,為下一個十年的全球營運佈局,以創新技術發展與整合研發新產品、吸收培養國際專業及多元化人才,作為未來營收倍數成長的華凌集團企業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