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umni Information

校友資訊
專訪優秀校友綜祐診所院長張惟智學長 金融醫界 雙領域的專才


⊙文/陳彥蓉(中文104)圖/許惠娟(EMBA經管101)


您有看過電視劇《醫龍》或《白色巨塔》嗎一個人打從出生起,一生當中勢必跟醫院脫不了關係,穿上白袍的醫師往往在病患眼中,就讓人感到安心。然而現今醫療環境日益緊張,醫院經營不易,但本期月刊於104年8月31日專訪的張惟智學長(EMBA高階101),卻是從國內醫院評鑑中得到最高層級「醫學中心」的林口長庚醫院,回到家鄉彰化小鎮開業,而後還在工作之餘修讀母校EMBA,現今更攻讀金融博士學位學程,跨領域發展均取得優秀成績,讓我們請張惟智學長談談他的心路歷程。
下著小雨的上午,我們踏入張學長位於台中的住所,說起話來輕聲細語,不疾不徐的張學長具有濃厚的醫師氣質,但其實他可是從最關鍵最緊急的急救加護科訓練出來的。大學畢業於長庚醫學院,本身是小兒胸腔科的張學長說道,林口長庚是第一間發展出兒童急診的醫院,卻在創立初期就遇上當年令人聞風喪膽的腸病毒疫情,對於這個能在短短4小時內併發重症奪去人命的病毒,許多人是陌生且不熟悉的,當年擔任總醫師的張學長,憑藉在醫院鍛鍊出的功力,以及相較他人更為仔細的性格,成功醫治了許多案例。
在醫界中,細心與責任感是非常重要的,張學長在訓練過程中精準地執行了這點,不但每晚9點自動自發查過全加護病房每一張病床,該開什麼處方,做什麼處置,各項資訊全部整理後報告給老師。雖然工作量因而大增,卻也時時刻刻累積實力,某次一個小朋友嚴重拉肚子至休克,一般處置是施打至第三線抗生素而已,然張學長認為若只是普通病毒不至於這麼兇猛,主張調到第四線抗生素才足夠抑制病情,隔天一早報告出來,原來是殺傷性相當強的綠膿桿菌搞的鬼。
但既然如此,又是為什麼離開林口長庚呢原來繁忙生活是把雙面刃,雖然能累積豐富經驗,卻也累壞了身體,在接連幾次肝指數超標,直飆上1600時(正常值約40~50),張學長便知道不能再繼續下去了,於是他選擇回到彰化開業,好好調養身體。事實上在選擇店面時也發生一段奇聞,張學長起初打定主意要找個沒有醫生的地方,發現在二林、溪湖、北斗之間的三角地帶醫療密度較低,決定於此開業,但尋找店面許久未果,途中順道去供奉媽祖的合興宮參拜,表達服務鄉里的心意,沒想到短短1小時後真的找到理想店面!
診所順利開張後,原先以為能夠減輕工作量,好好養肝的張學長,卻萬萬沒想到病患如潮水般湧來,2、3個月便看了4500人,直到一年半後都還有病患感謝他於此地開設診所,免去鄉民們就醫上的不便。由於病患量大,張學長也在此時導入企業經營概念,從各處聘來醫師駐診。
說起張學長與母校的淵源,是由於夫人郭湘琪早一年進入母校EMBA就讀,見他每日快樂學習成長,激起張學長考母校EMBA的決心,但還曾差點擦肩而過,張學長報考EMBA時其實是備取第5,起先以為無望,卻仍因緣際會進入母校,畢業時還拿下及人獎在內等多項獎項。但張學長謙虛表示並不是自己會念書,而是從母校及學長姊身上學到很多東西,一向接受醫事訓練的他,從學習看財務報表開始,漸漸的學會諸如品牌LOGO設計、企業管理、金融投資…等知識;同時他也發揮醫學專長,每次上課都親自烹煮養肝茶,奉茶予同學及學長姊,並且投身學術研討會,經常策辦講座,彼此切磋討論。
那張學長的下一步計畫是什麼呢正是學以致用,預計發展長期照護中心--這也是他在課堂上所做的研究重點。長期照護中心經營並不容易,回收成本至少需花上8至10年,但高齡化社會已成現實,市場上有這個需要,張學長打算先在大陸設立顧問公司,從訓練人才開始做起。同時他也提到應遵照80/20法則,20%做公辦長期照護,尋求署立醫院支援,服務需要幫助的客戶;80%則走商業保險、個人理財路線,客戶可將儲蓄險轉換為服務,享有優質照護。
人言道「隔行如隔山」,張學長不但跨越醫、商領域,皆取得出色成績,更可貴的是保有謙虛、細心、責任感等優點,值得作為校友及學弟妹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