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洋中的依靠漁船事業在異國打拼
文/陳書芸.攝影/許惠娟(經管100)、昱友企業
學歷:
逢甲大學工業工程學系66年畢業
現職:
昱友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長
信隆漁業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長
經歷:
嘉允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廠長
Ryukoh Holdings PTE LTD M.D(SINGAPORE)
仲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
說到高雄,貨櫃船、漁船、港口的景象立刻映入眼簾,寬闊的車道、熱情的人們,又或是世界球后戴資穎,都是代表高雄的人事物。經
過兩個小時的高鐵車程,來到這個一年四季天空永遠掛著暖暖陽光的城市,與柯學長用過午餐後,開始進行採訪,也到旗津港口參觀了
昱友企業帥氣又現代化的漁船,讓我們認識了遠洋漁業的世界。
高雄囝仔承接家族漁船事業
出生高雄的柯學長,家中有九個孩子,排行老么,家族很早就從事漁業捕撈事業。民國66年自逢甲大學工業工程學系畢業後,先後進入
中興木業、嘉允公司從事品管、生管職務,在嘉允公司擔任至工廠廠長的職位。在這3至4年的時間裡,是他學以致用並且發揮專業的工
作經歷。
家族中的漁撈事業最早是民國39年,由股東合夥經營的光隆漁業公司,57年成立信隆漁業公司。早期的漁業都是使用鐵殼漁船,且無海
上冷凍技術,出港時都是使用碎冰來維持魚貨的新鮮度,因此漁船作業多受限於近海處。直到60年初日本研發出超低溫冷凍技術,台灣
漁業隨之引進冷凍設備,漁船在海上的作業時間便可增長至3到4個月,需要加油時再進港口基地轉載、修護,補給完畢再繼續出海捕撈
作業,大大提升魚貨捕撈效率。
由於設備技術的提升,原本只能在近海捕撈轉變成遠洋漁業,作業基地逐漸擴散到全世界,包括印度洋的新加坡、檳城、模里西斯、留
尼旺等遠洋漁船基地,以及大西洋的開普敦基地。那時台灣還是外匯管制時期,從事國外基地補給事業的僅有兩間公司,而昱友企業是
台灣的第三間,成立於民國70年,也是柯學長從嘉允公司回到家族企業的契機。
汪洋中的依靠 前往新加坡展開事業
昱友企業的主要業務是販售日本漁具、魚餌、國外及海上基地加油、補給,水產主要是銷售至日本的生魚片魚種。民國71年昱友企業的
第一艘漁船建造完成,隔年柯學長就被派駐至新加坡基地,在當時是全印度洋最大的遠洋漁船基地。不過,其實在新加坡基地設立之前
有個有趣的插曲,原本公司打算在馬來西亞檳城設點,但是檳城港口的海水有許多水母,會影響船隻作業,加上新加坡的地理位置更具
海上優勢,在諸多因素考量之下才漸漸將印度洋的基地轉向新加坡。
現今的遠洋漁船模式與以往大有不同,70年代的漁船會在各基地進行物資補給、漁船整修、加油,一切就緒後才會出港捕魚,出港一次
通常會花上3至4個月,魚貨量累積至300-350噸時就會再次返回基地,將魚貨轉運銷售至日本。漁船進港的同時,除了卸貨、轉運作業
外,同時要在數日之內解決船隻所有大小事,包括維修、補給、船員返家、船員身體狀態等,而漁船通常會不約而同地一次好幾艘一起
進港,也要同時出港,工作量相當繁忙。當時一年就代理了50-60艘船,這些工作全由剛成立的新加坡龍興船務代理公司一手包辦,員
工包括柯學長在內僅五位。「剛到新加坡的前三年,當時孩子們還小,雖然住在一起,卻整整有三年幾乎沒有親子互動。」他雖是緩慢
的語氣卻讓人感到驚訝,那些在異國忙碌拚搏的日子造就今日的事業,卻也遺憾犧牲了與家人的時光。
遠洋漁業的競爭力 FRP造船提升成本優勢
民國70年代中旬,公司業務又有一項新突破。昱友企業與一艘海上補給船合作,讓漁船可以直接在外海加油,伙食、物資、魚餌補給,
還可以直接在海上轉載魚貨,如此一來漁船在海上的作業時間能延長至整整一年以上,減少進港次數與時間,魚貨隨時可以轉運至日本
銷售,資金週轉快速提升,為昱友企業翻開新的樂章。民國79年在日本成立了信隆貿易股份有限公司,主要負責日本清水生魚片的銷售
業務,如此一來,昱友企業擁有從遠洋捕撈、漁船基地、加油、漁具、魚餌、生魚片銷售等的一條龍服務能力。
另外,船隻汰換也是昱友企業提升競爭力的方式之一。早期漁業所使用的船隻大部分是鐵船,到了70年代左右幾乎都已老化,且耗油量
高及不斷高漲的油價,都會降低鐵船的成本競爭力,於是民國100年代初期決定全數汰換成FRP(Fiber-reforced Plastic)玻璃纖維漁船。
FRP材質多用於遊艇、砲彈快艇建造,後來運用在漁船建造,其優點在於耗油量比鐵船減少20%,船員人力分配也從30人減少至約26人
,大幅降低成本開銷,不過它的船身最大只能做到長40米、重400噸。如此一來,昱友企業挺過2008年油價高點上升至WTI 140美金,
漁船用油每噸超過1,000美元的危機。而近來因新冠肺炎疫情的緣故,各個行業風險增大,船員人力成本上升2-3倍,船用燃料油價也上
漲至800美元以上,許多仍使用鐵船的漁業因漸漸吃不消而淘汰船隻,讓昱友漁船的捕魚配額量被提高,是減少企業內部劣勢,並轉化
成優勢面對外部威脅的最佳實例。
船上技術員是漁業的成功關鍵
昱友與其關係企業共有超過15艘的漁船,而漁船的人力與作業是大眾較陌生的領域。柯學長說,經營漁船成功的最大關鍵因素在於聘請
到優質的船長、船員、輪機長,但是現在台灣越來越難找到本土的船員與輪機長。昱友企業在70年代前的船員皆聘僱山地原住民,70年
尾至80年代開始招募中國船員,當中國人力資本逐漸上漲後,轉而招募印尼、菲律賓、越南等東南亞國籍的船員。他以日本的水產勞工
訓練為例,日本與台灣同樣面臨船員技術人員短缺問題,日本會招募印尼20多歲的年輕人赴日,提供他們就讀日本水產學校的教育資源
,畢業後就在該水產公司工作至合約期滿,以致人力來源能永續經營。而台灣水產界目前在僅有船長的情況下,柯學長利用現有人力訓
練、內部晉升,並提供資深船員到高雄海洋科技大學進修、取得執照,藉此留住人才。
遵守海洋環境法規 正直經營成就輝煌
漁業與海洋環境保護密不可分,柯學長用淺顯易懂的方式向我們說明,除了使用FRP漁船減少用油之外,船上魚貨冷凍設備須符合法規
標準,採用對環境友善的環保冷媒設備,且嚴格禁止垃圾投入海中,一律帶回陸上做垃圾處理。另外,在全球海洋資源逐漸減少的情況
下,每個國家都會有漁獲捕撈的總限額,而國家會再將配額分配給登記的漁船,每家公司都必須遵守配額限制,不可過度捕撈。
雖長期在新加坡工作,他一口流利的台語實在難掩高雄人的在地親切氣息,問到平時有什麼興趣,他說喜歡打打高爾夫球或是跟家人到
山上走走。「在新加坡的時候家人很難聚在一起,回到台灣的時候因為住在一起,大家都會主動一起全家吃飯。」他邊笑邊說,相信在
忙碌的日子裡能與太太、孩子們一起吃飯是他最大的滿足。最後他分享到,多年經營遠洋漁船的過程中,他認為「奉公守法」是生意人
最應持守的正道,每一項交易與稅額都必須被記錄、透明公開。秉持正直的心態,昱友企業能有如今的輝煌成就實在無庸置疑,也值得
受人景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