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umni Information

校友資訊
地方水利擘劃的行動者-專訪台灣嘉南農田水利會會長楊明風學長

/陳怡(中文98)、圖/編輯室、楊明風(水利60) 提供

 

還記得數個月前的台灣面臨無水可用的窘境嗎上自政府官員,下至升斗小民,無不殷殷期盼天降大雨一解乾渴,水對人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對靠天吃飯的農民更是如此。嘉南農田水利會屹立嘉南平原90餘年,事業區域為橫跨台南、嘉義縣市的嘉南平原,灌溉事業區域面積達74701公頃,佔台灣地區面積五分之一。具體任務有農田灌溉、民生資源用水調度、解決農民的水利問題、綠化環境,乃至招募農民籌資興建水庫經費,水利會包攬幾乎所有關於農民和水的相關業務,責任重大。本期月刊專訪優秀校友為嘉南農田水利會楊明風會長(水利60),楊學長在水利會服務已屆43年,對水利事業念茲在茲奉獻一生,可說是逢甲人的榜樣與楷模。

 

踏入這棟指定為市定古蹟的古色古香建築,即是嘉南農田水利會的會址所在。笑咪咪的楊會長告訴我們,「農民對水利與經濟發展的貢獻很大啊!」成立於民國9年,嘉南農田水利會的前身為嘉南大圳水利組合。歷經多次變革,民國45年改組為台灣省嘉南農田水利會,又於102年改為台灣嘉南農田水利會。水利會為享有自治的人民團體,同時也是秉承政府推動農田水利事業為宗旨的公法人,主管機關為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受政府監督及督導,並給予必要協助與補助。

 

水利會既為公法人,在待遇方面參照公務人員的薪給,具體管理與水相關的任務也龐雜而多。會長說,早期嘉南地區沙漠狀且缺水,部分沼澤地遇雨則淹水,政府招集水利專家商議,結論是一定要興建水庫,於是有了曾文水庫的籌建,當時嘉南農田水利會積極向農民宣導興建水庫成效,農民踴躍投資工程費,分三十年負擔償還,水庫總工程費60億元,佔全部工程費用的58.3%!在水庫竣工之後,果然顯著改善了嘉南灌區之耕作條件。

 

台灣南部降雨多集中在5-9月的颱風季節裡,占全年總雨量的百分之85,分布極不均勻,對灌溉而言屬缺水區域,學長表示自己曾建議主管機關,加強水利設施改善、減少輸水量損失、運用混凝土內面工程以達到節流的效果,所幸全數被主管機關採納。

 

管理嘉南平原上所有的水庫、集水設施、水門、導水路、排水路、幹線、支線,也是水利會工作項目之一,其圳路總長度18千多公里,定期的會勘、檢修改善占每年總經費頗多。水利會受法規限制,款項來源均為政府補助,無法利用其他方式增加收益。民國80年後,農民水利會會費皆由政府代繳全額補助,但會費長年不調整,導致水利會入不敷出,只靠協助政府徵收土地、圳路、管線等設備出租增加財源。楊學長長年向主管機關反應後,終於獲得政府將修改法規多角化經營,大批在水利會底下的非事業用土地出租,使其活化運用。並有開發水力發電廠,利用水位水頭差之位能,開發烏山頭及西口水力發電廠,最大發電量為4217萬度及5000萬度,兩廠發電量收入對水利會務經費挹注頗多。

 

憶及過往,學長說自己原本差點當了國中老師。當時台南某國中已經發了數學老師的聘書給學長,因為是家中獨子,考慮母親在家無人照顧,水利會離家近,於是在鄰居的推介下,到嘉南農田水利會服務。剛開始工作的學長,恰逢政府正在加速農村建設工作,也包含水路改善、農地重劃等工程,當大家下鄉測量排水溝排水是否良好時,每個人都不想鑽進充滿汙水髒物排水溝測量,因為排水路裡都是造紙廠、養豬戶、養鴨戶的廢水,一碰到皮膚立刻發癢,為了有實際測量的經驗,學長自告奮勇鑽進排水溝,順利完成測量任務。這次經歷學長除了學到實地測量的絕竅外,也讓大家對學長刮目相看。

 

學長從工程員做起,歷任烏山頭水庫管理處主任、水利會管理組組長、水利會主任工程師、總幹事等職。秉承政府農業水利方針,兢兢業業的服務。土地要有好的收成,最重要的是田頭有灌溉水路、田尾有()水路、耕作運輸時要有農路,每塊田如果都具備這三種路,一年能收成3次都沒問題!學長也說,近年來烏山頭、曾文兩大水庫均面臨淤積嚴重的問題,總蓄水量從6億多噸下降到5億多噸,加上氣候異常,澇旱呈極端現象,影響整體供水量至鉅。而現階段民意也不允許再興建水庫,所以如何節水相當重要,水利會目前在河流下游設置攔河堰,把水資源重複再利用。學長也呼籲大家,水資源得來不易「有水當思無水之苦」不是一句口號,而是需要具體實踐於生活中的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