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umni Information

校友資訊
專訪黃映蒲雕塑家


佛像也可以很活潑
用藝術與宗教打開鐵窗
文/謝佩芸(中文三) 、黃冠寧(中文二) 攝影/許惠娟 (EMBA經管100)、黃映蒲 提供
學歷:
逢甲大學EMBA文創104
現職:
台中監獄才藝舍坊班主任
職業雕塑工作者
經歷:
81創立黃映蒲雕塑事務所
臺中市文化局展品審查委員
01臺中監獄雕塑技訓班籌辦人,推動成績斐然,獲頒行政院獎並蒙總統召見
01台灣當代宗教藝術雕塑大展策展人
臺中市雕塑學會第五、六屆理事長
榮獲第20屆中興文藝獎章
06第20屆亞洲國際美展雕塑類首獎
台中地檢署觀護協進會第9、10屆理事長
09高雄獎評審委員
12第1屆台中市環保藝術節藝術創作首獎
台中市公共藝術審查委員
台中市文化局典藏委
著作:
黃映蒲佛雨雕塑展Ⅰ、Ⅱ、Ⅲ專輯
黃映蒲意念塑展專輯
黃映蒲紅塵雕塑展專輯
黃映蒲火鶴雕塑展專輯
黃映蒲黑色幻霧雕塑展專輯


雕塑藝術家黃映蒲學長是逢甲EMBA碩士,作品以佛像藝術為主,融合傳統宗教與現代雕塑,最為人熟知的作品為雙手比「YA」笑容可掬的「快樂如來」,開啟了後續宗教文創的風潮。黃學長不僅專注美的追求,同時也投身善的行動,在台中監獄開設雕塑心靈美術班,將宗教與藝術傳遞到更多人的心中。

出身草根、自學成家黃學長表示:「學習是為了更長遠的路。」於是重返校園進修。本期特別邀請黃學長,分享他如何從門外漢逐漸琢磨成大師的歷程。

草根成長,自學摸索雕塑藝術
黃映蒲學長的家鄉在彰化,家中開設國術館,小時候跟著父親習武。高中畢業服完兵役後,才得知父親意外死亡的消息,而母親也不知去向。無處可去的黃學長,為生存而展開艱辛的生活,看著報紙到處找工作,因此也練就一身本領。
到處打零工之餘,發現報紙刊登雕塑公司徵才,黃學長心想能藉此學習雕塑,沒想到公司竟惡意倒閉還拖欠薪資,只以5塊浮雕作為遣散費。雖然說後來有買家看中一件雕塑船港的作品,但船隻航行的方向卻與買家想放置的場所不搭,無法形成「大船入港」的景觀。買家詢問能否修改時,沒有雕塑經驗的黃學長竟然不加思索回答:「可以!」便自行動手修改。
黃學長回想,為了完成任務,那時候每日到中央書局,翻閱藝術相關書籍自學。因為沒有多餘的錢買書,黃學長就自備筆記本邊記、邊學,花了一個月的時間,最後才找到與雕塑有關的書「雕塑入門」。以為終於可以上工,沒想到原有的造型無法進行大更動。為了賺錢餬口,黃學長決定自己重新雕塑一件作品,雖然是新手之作,買家卻十分滿意,因此契機,黃學長正式走上雕塑的道路。

與佛結緣,藝術與信仰融合
黃學長回憶起雕塑佛像的緣起,是在民國70年時,到台中市居仁國中對面的法華寺參拜,因緣際會之下,住持委託能否雕塑一尊佛像,並且願意支付30000元,讓黃學長喜不自勝的立即應允。
未曾接觸佛像雕塑的黃學長,為完成任務,開始到處詢問、學習,在一位廟公的口中了解到「神歸廟,佛歸寺」,轉而出入佛寺。因黃學長先前從事浮雕的經歷,所以將西洋的寫實風格融入到佛像中,讓佛像栩栩如生彷彿有了生命,委託的住持十分滿意,從此開啟了黃學長的佛像雕塑之路。
身為藝術家,黃學長認為,藝術無所不在,潛藏在生活周圍,生活美學就是藝術的體驗。然而,純藝術在台灣生存不易,所以雕塑家的轉以宗教藝術為主,另尋出路。
黃學長將西洋藝術與傳統佛像結合,在西洋藝術方面,黃學長指出寫實雕塑不存在平行線,必須在游移流動的線條中尋求平衡。在傳統佛像的部分,則必須透過平行線與垂直線,營造出靜定感。為了結合兩者,黃學長特別強調《造像量度經》的重要。經書中提到製造佛像的方法,全都是採用對稱三角形的原理。學長進一步解釋,許多圓聚集在一起並不會成為一個圓,但許多三角形卻可以,而且沒有縫隙。瞭解這個原理後,造像就會蘊含著靜定的生命力。
黃學長喜歡做佛像,就是因為佛像有骨不見骨、有肉不見肉、沒有表情卻有感情。真正的佛像會與人交流,心情煩躁時,看見佛像就會平靜;不快樂時,看見佛像就能將不愉快的事放下。
黃學長在雕塑佛像的時候,首重靜心、皈依佛,如此才能全心全意製作。每當心煩意亂、或者雕塑遇到瓶頸時,便放下手邊的工作,先行靜坐、持咒,佛學說的「信、願、行」就是這個道理。只有先皈依佛,在雕塑時才有虔誠的心,精神才得以專注。

重返校園,逢甲是人生的第二春
宗教的精神,是希望世人能離苦得樂,那麼,佛像怎麼讓人感受到快樂呢傳統的佛像著重靜定的法喜,論坐姿或站姿,都顯得端莊優雅,黃學長則思考更契合當代人的表現方式,於是乎在1990年代創作出「快樂如來」的造像,也成為臺灣宗教文創藝術的領航者。
「快樂如來」的形象盤腿而坐,兩隻手擺出現代人「YA」的手勢,臉上的表情笑容可掬,連眼睛也成一彎弧線,讓觀者彷彿也感受其開朗的歡笑。雖然是Q版的佛像,卻不失信仰的莊嚴本質,造型比例依然遵守《造像量度經》的規範。1994年在台中市立文化中心的個展上發表,旋即引起轟動,也促發了後續Q版宗教文創的風潮。
問黃學長,離開學校四十年,怎麼會想要重拾課本學習呢黃學長回答:「學習是為了更長遠的路。」尤其母校的EMBA是少數擁有文創課程的系所(文化創意產業管理組),因此母校成為黃學長的優先選擇。重回校園吸收養分,黃學長在同儕的交流中得到許多激盪,尤其感謝指導教授黃焜煌院長的支持與幫助,以《從快樂如來到自在生活禪的幸福世界》為論題,探討佛造型的歷史演變。
黃學長驕傲地拿出他的論文與我們分享並說:「若能先帶來快樂,法就更尊貴了。」這是黃學長「快樂如來」的由來,也是撰寫論文的初衷。
在母校EMBA學習,讓黃學長在文創這條路上獲益良多,開創出藝術另一個可能性,創作靈感源源不絕。黃學長也開玩笑地說:「彷彿有第二次青春呢!」

雕塑心靈,大哥們的美術老師
除了藝術家,黃學長還有另一個身分,那就是當大哥們的美術教師。黃學長在老同學的邀約下,長年在台中監獄教雕塑,一方面希望能藉由藝術的薰習,化消受刑者的戾氣。另一方面,黃學長想,從立體雕塑可以延伸出翻模、拋光、烤漆等技術,就算做不成藝術家,也有助於投入職場,融入社會。
因此黃學長於1997年,在台中監獄成立「雕塑心靈之美技訓班」,從未想過能教出一位藝術家,卻在開班授課的第一年,就有一位同學的作品入圍大墩美展的全台國際美展──這下不得了!許多職業藝術家都無法得到的殊榮,竟被待在台中監獄的新手拿走,檢察長立即決定擴大班級,從一開始的二十七增加到四十六人,而後課程改名為「才藝舍坊」。也因此促成政府下令,讓全台的監所設立才藝班。
黃學長所指導的學員在競賽中屢獲佳績,在今年11月的更生美展,學員還入選主題作品。黃學長說,當初並沒想到他的班級竟有如此成績,一晃眼二十二年過去,黃學長依然在台中監獄服務,未來也會繼續服務社會。
回顧自己的人生,黃學長感慨,生活的困境會激發人的潛能;當初自學藝術,只為了能夠有錢吃飯,後來越是投入,終於開創出一方新的天地。當中的關鍵,就是不斷學習,學習專業知識、學習歷史經驗,更要學習如何延伸運用。
在結束採訪之際,我們看著黃學長擺放在門口的快樂如來佛像,就如同黃學長的笑靨般和藹可親,目送著我們,也教會我們在逆境中依然要堅持、要笑得開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