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umni Information

校友資訊
專訪巨大機械工業執行長劉湧昌學長


超越「全球第一」接班之路--劉湧昌的自行車之行
中美貿易戰下「巨大」的華麗轉身
文/呂淑貞攝影/許惠娟 (EMBA經管100)、巨大機械提供


學歷:
逢甲大學經濟學系71級
89年美國羅斯福大學 MBA畢業
現職:
巨大集團執行長(CEO) (2017年1月1日~至今)
捷安特中國地區總部總裁 (2010年~至今)
巨大集團董事(1997年至今)
捷安特(天津)有限公司董事長(2007年~至今)
台灣區自行車輸出業同業公會理事(2002年~至今)
財團法人自行車新文化基金會董事(2000年~至今)
經歷:
巨大公司品保專員及副工程師(1990~1992年)
捷安特(中國)公司副總經理(1992~1998年)
巨大集團Team Merchandising協理(1998-2002年)
捷安特大中華區行銷總經理,捷安特公司(台灣)總經理(2002-2007年)
巨大集團 營運長(COO) (2015年9月1日~2017年)
巨大集團 副總裁(2004年~2015年9月1日)
得獎記錄
14年榮獲台北經營管理研究院第二屆傑出大陸台商獎 
12年榮獲逢甲大學傑出校友獎
02年榮獲中華民國企業經理協進會「第廿屆國家傑出經理獎」培育人才,強化經營團隊的實力
19年榮獲中華民國企業經理協進會「國家傑出執行長獎」
音樂之聲「愛心大使」

面對2018年中美貿易摩擦,對於2017年接任「巨大」執行長的劉湧昌學長(經濟71)而言,無疑是項艱鉅的挑戰。所幸,劉學長對於家族企業並不陌生,1990年加入巨大,從基層品保專員做起,一路從R&D管理、業務推廣、品牌行銷部門中歷練,更自告奮勇前往中國開疆闢土,一度締造「捷安特」成為中國自行車第一品牌的傳奇。今年,劉學長獲頒108年第四屆國家傑出執行長的殊榮,這項榮耀,顯示出劉學長優異的領導能力極獲肯定,未來在貿易戰的層層波瀾中,對過去擅長「台灣研發、中國生產、全球行銷」的台灣自行車產業而言,劉學長如何引領巨大集團因應變局,走出進退維谷的企業困局

雖然過去父親已經奠基堅固的磐石,但是,當時的「巨大」的狀態並不理想,除了股價狂跌不停外,加上海外市場遭逢反傾銷危機。劉學長在57歲接棒,他笑說:「雖然是二代接班,但當時他已經不年輕了!」在谷底接班,心中百感交集,成為領頭羊,是家族的使命,同時也不甘心近30年的心血付諸東流。一肩擔起責任,劉學長首要任務為「組織重組」,將父執輩的集權式領導作風調整為「矩陣式組織」,將製造、銷售、研發、人資、法務等部門的最高主管升為「機能長」,稱為製造長、銷售長、研發長、幕僚長等,共十四名專業經理人,培養他們成為勇於創新、敢於出頭的「十字型人才」,並採共同領導的方式與劉學長合作經營。

啟動成長「引擎」
為自行車裝上永續經營的企業「電池」
為了落實矩陣式的管理模式,劉學長訂立每年公司營收及獲利都要穩健成長的目標。他認為每年的GDP若有2.5%,公司營收僅增長3%,這種屬於「戰鬥性」的成長,對於企業發展毫無幫助;若成長超過10%,這類「戰術性」的成長,對公司永續經營的願景,才能提供實質性的助益。有感於此,避免經營淪為口號、流於形式,劉學長每年都會啟動2至3個「戰略性」的成長引擎,劉學長認為把路找好後,便能放手讓他們去跑。
今年,「巨大」便以「電動輔助自行車」、「高階自行車零組件品牌CADEX」和「RideLife-自行車e化服務」三大成長引擎,不畏貿易戰的衝擊,突破景氣僵局,除了營收逆勢增長外,GIANT自行車品牌,更榮獲2019台灣二十大國際品牌第六名獎項。自行車的定位和過去已截然不同,除了代步,有更多人將自行車視為運動休閒、樂活時尚的工具,為了讓更多人享受騎乘的樂趣,除了傳統自行車外,「巨大」也推出電動輔助自行車,有了電力輔助,吸引更多消費者騎車運動,再難的挑戰路線都有可以被克服。
看好電動輔助自行車未來的市場需求,劉學長表示1998年我們就開始耕耘電動自行車領域,他認為電動輔助自行車電池續航力已經超過100KM,沒電仍然可以繼續騎乘,一路上踩踩停停,欣賞錯身而過的美景,想要流多少汗水使用者可自行決定。事實證明,超過20年的扎根,今年「巨大」電動輔助自行車銷售占巨大集團營收比重已經達25%。「碳纖維自行車」的碳纖維質材,具備質量輕、抗腐蝕,吸震效果好的功能。當初看好這項材料的發展,從買碳纖維絲做碳纖維布、碳纖維管到車架,都由「巨大」自行開發生產,同時也是全球第一家將碳纖車量產化的企業。「巨大」曾推出限量版碳纖公路車,零售價高達一萬元美金。能把自行車賣到一台十幾萬元,碳纖維等輕量車架設計就是關鍵,比起歐洲的售價來說,劉學長表示台灣的價格還是落在消費者可接受的範圍內。因為長期累積的碳纖製作技術,今年七月巨大正式推出高端自行車零件品牌CADEX,重點產品就是碳纖輪組。
「巨大」不僅提供車體升級,也注重使用者的體驗,打造的Ride Life社群平台,提供「Ride Life-自行車e化服務」以及推出「Ride Life」App系統。藉由導入科技服務,融合大數據分析、物聯網的智慧技術,精確掌握消費者的意見與資訊,當自行車成為生活消費品時,在騎乘過程中,輪胎震動的幅度、車體平衡的情況、齒輪運轉的速度,都會從踏板、手把處清楚地回饋到身體的感受,以「用戶導向」為改良的訴求,目的在於期盼「能與騎乘者共創美好的自行車生活,並分享騎乘的喜悅」。
至於「Ride Life」App搭配業界首創的ARS(Alarm Ride Sense)藍芽警報感應裝置,兼具防盜警示與震動偵測功能,只要打開APP隨身帶著安心走,以及摔車呼叫的安全機制,而RideLife APP & Web 則提供相簿功能,並可串聯高達8項騎行記錄,可分享社群、騎乘動態與數據紀錄。

打造一台「懂您」的自行車
一晃眼,接班也快四年,一路走來,劉學長表示新的領導團隊秉持三大營運目標向前邁進:首先為逐步實現智能製造的產業轉型:隨著工業4.0的推行,為了提升自行車生產效率與精緻度,劉學長說智慧生產與智慧工廠勢在必行,目前全球至今還沒有一套針對自行車產業而設計的自動化設備,因此,「巨大」計畫和國內機械廠商合作自行開發一套「機連機」的自動化設備。
其次是執行「O + O」的通路策略:整合O2O(Online to Offline)虛實通路的結合,線上線下視為一體,揮別單一服務銷售模式,將銷售通路拓展至線上行銷,開發潛在消費者,並結合實體通路的優質服務。最後為提供以消費者為中心的創新產品與服務:劉學長表示「巨大」從製造腳踏車(bicycle)到走向自行車文化(cycling),GIANT跳脫傳統產業的製程模式,成為「擅長與消費者對話的服務型品牌」,我們設計的產品推出市面之前,透過雲端運算平台,與終端使用者不斷地對話,分析消費者的意見以推測其他不同需求,作為新產品設計與行銷的參考。

中美貿易戰 接班的考驗
當美國總統川普在2018年宣布對總值約600億美元的中國進口商品加徵關稅時,對於在中國設廠的自行車廠商來說,自行車名列關稅制衡清單中,面臨課徵10%的產品關稅,2019年再提升至25%,等於每台自行車將因關稅問題導致成本增加。「巨大」在中國設有5家工廠,因應中美貿易戰,重新調整生產配置,將外銷美國訂單移回台灣廠生產,包括客戶代工與自家品牌的車款。同時,為因應集團長期發展之需,除了在台中科學園區新建營運總部大樓、也強化台灣廠自動化生產設備並建置國際物流中心等等。
 1972年「巨大」成立之初,由一家專業代工廠起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