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umni Information

校友資訊
專訪簡上仁學長

專訪簡上仁學長
人生就要有不後悔的志業
文/邱雅婷攝影/張政文 (工工72)、簡上仁提供
學歷:
逢甲大學財稅系
國立師範大學音樂碩士
英國雪菲爾大學民族音樂學博士
現職:
中山大學、國立台北師院等校兼任教授
田園樂府團長
獎項:曾以「台灣的囝仔歌」專輯獲「金鼎獎優良唱片獎」、二○○二年獲廣播金鐘獎,「非流行音樂節目獎」及「非流行音樂主持人獎」、二○○四年獲文化總會頒發之薪傳獎等。
出版品:著有《台灣鄉土兒歌合唱曲集》、《台灣音樂之旅》等專書,與《咱兜》、《台灣的囝仔歌》、《簡上仁的音樂之旅-台灣的歌阿仁的故事》等曲作、演唱專輯。

心情親像一隻船行到海中央……1983年潘越雲以一首《心情》讓台灣民眾重新了解台語歌曲美麗之處。嘉義大林出身的簡上仁,就是《心情》的作曲人,更將推廣台灣傳統音樂作為終身職志,創立田園樂府樂團,在全台表演,要讓台灣人知道台語歌曲也能很美很有文化。

深入DNA的孩提記憶
「火車欲行行鐵支,五點五分到嘉義,嘉義查某真標誌,若欲嫁人就寫批來通知。」說起簡上仁學長的音樂之旅,就要從他的小時候說起,由於母親常會念歌謠、猜謎也愛講故事給孩子們聽,長久下來一些民間文學及音樂的素材就深植在簡上仁學長的腦海中。
加上鄉下地區經常可見到布袋戲、歌仔戲、民間說唱、弄車鼓等表演,簡上仁學長分享記憶中家中對面還有一個南管樂隊。南管在迎神賽會繞境為了防止太陽照射,所以需要以竹竿撐著帆布遮擋,小時候就很喜愛去撐帆布,自然而然的就與這些社會音樂文化接觸,並融合在記憶裏頭。

天助自助人助
簡上仁學長雖然喜愛藝術和音樂,但在台灣早期學習藝術和音樂的人都是較為富裕的家庭才能學習。直到初中時由於每天上學途中都會經過樂器行,啟發了買吉他的心思,那時一把吉他要價150元,過了一個暑假竟漲價為160元,永遠都趕不上物價的上漲,於是簡上仁學長就尋求鄰居朋友的資助,邀約他一起合資買一把吉他,沒想到鄰居很豪爽的買了兩把,幫他補貼了他不足的部分,終於擁有人生第一把吉他。
有了樂器那要去哪裡學呢於是又存了50元,簡上仁學長就到大林中學樂隊楊老師家詢問他是否能跟他學習, 心想不管能學幾次都好,楊老師看簡上仁學長年紀還小,就讓他先跟著上課,課後,楊老師說:「簡上仁你就留下來學,雖然你還是小孩但你能力比他們都好,你不用錢啦。」
由於鄰居和楊老師的幫助,對簡上仁學長在音樂,甚至人生的這條道路上有了深刻的影響力,「人助我,我也助人」。

轉捩:狂歡後的寂寥
在找尋志業的路途中,會有很多時刻是需要與自我對話的。大學時期的簡上仁學長,也如同現今的熱血青年一般,組織了獨立樂團,唱著搖滾西洋流行歌曲。就在大三那年,應邀參加中部聯合畢業晚會表演,結束返回宿舍,從喧鬧狂歡的舞台中回到寧靜寂寥的世界,開始想明年就要畢業了,自己的未來究竟在何方,這樣的表演真的能夠持續一輩子嗎在自我對話中找尋出路,認為自己並非音樂系出身,西洋樂曲再怎麼唱也永遠唱輸外國歌手,於是在現實與理想的抉擇中,簡上仁學長決定選擇考取公務人員,並把音樂當作興趣與志業,且做與台灣土地相關的音樂。

金韻獎:開啟民歌手之路
1977年,簡上仁學長以一首《正月調》獲得金韻獎成為民歌手,也是金韻獎得獎後看到台灣歌謠的前景,回想1970年代台灣的台語歌曲多半都「俗夠有力」俗氣成為台語歌的形象。但更早期的台語歌曲並非如此。南管的抑揚頓挫,北管的壯闊豪邁,詩詞吟誦都不是這般低俗不堪的形象。
但簡上仁學長自己並非專業的歌手,上台難免緊張,說起自己首次登台,因為緊張更是僅用一個和弦唱了三首歌,他說小時候他的母親對她說過「咱較散赤(台語:窮困),但是要有自信,敢行出去,毋通擲著驚死,放去驚飛」,於是簡上仁學長都會在每次上台前,先在台下觀摩其他表演者的演出,平時也將要演出的歌曲背後文化背景內涵都清楚了解,齊全到能知曉,在舞台上與大家分享。這些都是透過不斷不斷訓練而來。而越是真實的東西越是能感動人,秉持著這樣的概念,將台灣優質的音樂文化推廣給更多人知道,這就是簡學長所想要做的事情。

策略推廣:機會也要自己創造
但想要推廣僅憑一股熱情是支撐不久的,母校財稅系畢業後,當個歌手可以但樂致力於推廣音樂會有人相信嗎想到台灣社會重視文憑,於是簡學長就決定考音樂研究所,當時全台僅有師範大學有音樂研究所,而且每年僅錄取十名,經過三年不懈考試終於考取,此後又到英國攻讀博士學位。有了文憑之後就能在學術領域上推廣。
可是細想一個人推廣的力量還是微薄,於是,又創立了田園樂府樂團,在金韻獎後,簡上仁學長一個人推廣,但一個力量始終有限,組織一個樂團不僅推廣力量更大,在舞台上有較多的樂器一起演奏表演也更有氣勢,到目前,在全台也多達400多場的演出,紮實的推廣台灣傳統歌謠。
在台灣音樂文化教育推廣方面,簡上仁學長除了在清華大學、台北藝術大學等大學開課,定透過電視和電台在各個方面廣為宣揚,透過不斷去爭取曝光的機會,慢慢的扭轉台灣人對於台語歌曲俗氣的印象,讓更多更優質更優雅的歌曲被發揚。讓台灣的音樂靈魂被世界看到,這就是簡上仁學長認為這一生最重要的志業了。

 

簡上仁學長想要將台灣音樂的文化內涵給找回來,雖然沒有什麼商業價值,但志業就是已經將利益放在一旁了,沒有辦法上電視節目沒有關係,但要找優雅的詩詞進行譜曲,最早簡上仁學長在報紙上看到了向陽寫的詩《阿爸的飯包》,他覺得那就是他心中所想要的台語詩,譜了曲後,唱片公司卻說這歌曲好聽歌詞優美但不賣座,因為現在的客群都不時興這款。受到拒絕的簡上仁學長並沒有放棄,反倒是找了一群藝文界的朋友一起創作台語詩作,其中一首《心情》後來就成為了改變台語歌壇曲風重要起始點。
這首歌曲創作出來時,唱片公司並沒有被採納,於是簡上仁學長就參加民歌比賽改名為甘儂,反被滾石唱片的老闆聽到,幾番詢問知道原來這首歌是由簡上仁學長創作的,為了要讓這首歌曲成為指標,簡上仁學長要求潘越雲演唱這首歌曲,也給台語歌壇投下一個震撼彈,原來台語創作歌曲也這般的能優雅好聽。也是因為如此開啟了台語歌壇新的路線,不在以純粹低俗歌詞作為台語歌曲的主流,拋出磚玉吸引更多更優秀的作詞者創作更多優美的台語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