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umni Information

校友資訊
磐儀科技 李明董事長
 
工控通訊化 通訊產業化
引領應用科學競爭優勢
 文/陳書芸.攝影/陳書芸、磐儀科技
 
學歷:
‧逢甲大學電機系72年畢
‧美國曼菲斯市州立大學電機工程碩士
 
現職:
‧磐儀科技集團總裁兼董事長
‧台灣物聯網協會(TIOTA) 第四屆理事長
‧112-113年行政院政務顧問
‧台灣上市櫃公司協會發起人
經歷:
‧榮獲第十六屆逢甲大學傑出校友
‧2014年與威剛科技共同成立磐雲智能(股)公司
‧2013年與聯發科技合資成立磐旭智能(股)公司
 
磐儀科技創立於1993年,白手起家專注於工業電腦(IPC)領域,致力成為全球工業電腦領域領導廠商,為客戶提供完整的嵌入式工業物聯網(IIoT)與行動解決方案。2013年上櫃,磐儀與策略夥伴持續緊密合作共創效益,針對各領域的產業應用客戶共同開發加值產品,並藉由行動化、自動化和智能化的研發,製造與應用,實現「智慧城市、智慧生活」的理念。
 
逢甲實務教育 打造應用科學競爭優勢
李學長回憶,在逢甲大學結識許多優秀校友與同事,海外學成歸國後,雖任職於中科院第二研究所,但自行創業的火苗卻悄然而生。創業初期,受到市場需求及毛利下降的挑戰,使他轉向更具附加價值的產業應用,確立磐儀的發展方向。他特別提及:「逢甲強調應用科學教育,培養學生解決實務問題的能力,這也成為我經營磐儀發展方向的重要基礎。」
2013年,磐儀與聯發科合資成立磐旭智能,秉持「破壞式創新」及「工控通訊化,通訊產業化」的理念,借重聯發科在物聯網晶片設計的優勢,輔以磐儀工業電腦的開發經驗與垂直市場應用,推出新一代人工智慧物聯網解決方案。例如機器視覺、人機介面、強固型電腦、邊緣運算設備,滿足客戶作業環境需求。他表示:「我們整合緯創、聯發科及樺漢的資源,形成『雁行千里』合作模式,靈活帶動市場發展,實現互惠互利。」2024年他受邀擔任中華民國數位發展部諮詢會委員,為台灣數位經濟發展提供建言。三十年來,磐儀科技秉持誠信、創新與合作的核心價值,不斷提供新技術與實際應用場域,創新商業模式推展至全球市場。
2024年德國 VISION 展中,磐儀聚焦 AI 在機器視覺領域的最新應用趨勢。透過 AI 技術整合機器視覺系統,展示邊緣運算於生產自動化與智慧交通等領域的應用。
AEC-6200支援NVIDIA Jetson AGX Orin系統,具備AI物件辨識與計數功能,助力工廠自動化升級。ARES-1980結合 Intel Open Vino 工具,透過行為分析提升公共安全與照護品質,加速智慧城市建設。FPC-5211 搭載 Intel 第 14 代處理器與 NVIDIA RTX A2000 GPU,支援多樣I/O與即時數據分析,為智慧交通提供高效管理方案。同時,磐儀提供多元客製化服務,推動智慧城市發展。
 
量身打造物聯網設備、AIoT技術整合方案
「市場會告訴我們適合做什麼,我們從通訊技術切入,將工業控制與通訊技術結合,推動工業通訊的產業化發展。」2013年聯發科與磐儀科技共同創立磐旭智能,專注於強固型平板電腦與手持裝置,產品行銷全球,並透過AI機器視覺整合方案,為倉儲、車載、公共安全等領域提供創新解決方案。
作為物聯網設備與AIoT技術整合的專家,磐旭智能採取「One Stop Shop」商業模式,結合軟硬體設計,提供ODM及OEM服務,協助產業客戶量身打造最佳解決方案,並在全球設立據點,支援即時銷售與售後服務。
隨著事業的版圖與技術擴大,2023年李學長接任台灣物聯網協會 (TIOTA) 會長,他強調協會的核心價值在於促進中小企業與大型企業合作。透過大企業的資源與全球視野,協助中小企業拓展市場,另一方面建立交流平台,讓會員持續學習、掌握最新技術趨勢。產業的發展必須不斷創新與學習。他以自身參與軌道交通智慧車廂專案為例,透過現場觀察與實踐,找出市場需求與應用場景,將技術應用推向更廣闊的市場。「不斷學習與創新,是推動產業前進的關鍵,也是我持續投入這個領域的動力。」
 
進駐智慧高雄 推動物聯網產業生態系
身為高雄人的李學長,2024年帶領磐儀科技進駐高雄設立辦公室,在AI浪潮的襲捲下,高雄儼然成為智慧製造、智慧城市及智慧電動車的實證場域。磐儀將商業觸角延伸至高雄,乃為AI產業化,產業AI化之最佳展現。未來也期望透過策略結盟與更多夥伴共同合作,擴展智慧物聯網、ESG與AI解決方案商機,快速與市場接軌、提高國際競爭力,打造完整數位科技產業生態系。
磐儀科技內部也致力於企業永續經營,強化董事會多元結構,納入女性董事與ESG專業獨立董事,提升治理效能。推動供應鏈管理,要求供應商遵循安全、環保及人權標準,並定期稽核合作夥伴,積極擴大綠色供應鏈布局,目標將本地採購比例提高至75%,促進在地產業合作與經濟發展。減碳措施包括通過ISO 14064-1認證,落實碳排管理與減碳措施;研發智慧配電盤透過熱成像技術即時監控設備狀態;亦推出結合NB-IoT技術的智能水錶,提高讀表效率並減少碳足跡。也在高雄設立能源物聯網事業部,專注開發儲能設備與再生能源通訊技術,推動綠能發展。
治理方面積極實踐DEI(多元、公平與包容)理念,透過健康檢查、心理輔導與運動社團活動,支持員工身心健康並促進團隊合作;提供子女獎學金與家庭日活動,兼顧工作與家庭需求;公司設置藝術走廊,提供激發創意與放鬆的空間,提升員工創造力。持續推動系統化培訓計劃,強化員工專業發展與團隊協作能力。高層領導全力支持DEI理念,透過文化與政策落實多元包容,打造平等友善的環境,吸引並留住優秀人才,提升企業競爭力與國際形象。
 
「五個N」理論 拆解困難思維 靈活應對市場
談及個人成長與企業經營理念,李學長強調產業導師們對他的啟發,他提到自己從聯發科蔡明介董事長等業界前輩身上學到許多。他說:「有本事的人處處給人方便。我們應該互相幫助,共同成就。」
在技術創新與市場應用的探討中,李董事長提出了「五N(New)」理論:新技術創造新產品、新產品帶來新應用、新應用開拓新市場、新市場吸引新客戶、新客戶反饋促進新技術發展。這五個N可順時針運作,也可逆時針或兩端同時發展,企業應靈活適應市場變化,尋找合作夥伴,共同探索新機會。
「生命自會找到出路,就像經營企業一樣,辦法永遠比困難多!」這不僅是一個靜態信念,也是一個行動指標,更是磐儀同仁耳熟能詳的一句話。他分享面對困難時關鍵在於如何解決問題,將困難視為可被分解的,從0到1的過程中,將大困難切割成10個中困難,再將中困難拆解為更小的挑戰,最終變成可以逐一解決的小困難。只要肯動手拆解與處理,困難會逐漸縮小。他相信磐儀科技在工業自動化領域保持競爭優勢,將持續推動工控與通訊的整合發展,並透過不斷創新與合作,實現技術應用的突破,更透過人生哲學與合作精神,展現企業策略與技術應用的深度思考。
 
逢甲情誼 實務教育 奠定創業基石
李學長回憶逢甲大學求學時光,最深刻的是電子學許經仁教授紮實嚴格教學,督促大家奮發向學,成就學長學弟的情誼。以及電磁學吳植森老師離任時,在許老師支持下請客表達感謝,讓他感受到師長們的關愛、支持與陪伴。
就學期間活躍於校園的李學長,曾擔任電機系系學會會長,推動成立「科系委員會」並擔任首屆主席,舉辦各系研究成果展,成為校園亮點活動。也因為學生會活動結識林婉玲學姊(合經72、現磐儀科技經營管理處副總經理),最終步入婚姻殿堂,攜手創業打造磐儀科技。在逢甲求學的日子,回憶是溫馨與色彩的,他感謝逢甲時期的學習與成長經歷,這些寶貴回憶成為他日後創業與領導企業的重要基石。逢甲的教育模式與應用科學取向為學生在工商界的發展奠定優勢,培養實務應用型人才,讓許多校友在產業界成為發光發熱的領袖人物,逢甲的養成、永銘五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