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umni Information

校友資訊
泰金寶鄒孔訓 總經理(暨金寶集團營運長)
立足泰國  登峰造極
跨國管理工業4.0 邁向無人生產
文/陳書芸.攝影/陳書芸、泰金寶提供
 
 
學歷:
‧逢甲大學工業工程系72畢業
‧美國加州密拉瑪大學企業管理碩士EMBA 
現職:
‧泰金寶科技 總經理
‧金寶集團 營運長
‧金寶電子(菲律賓)有限公司 董事及總經理
經歷:
‧金寶電子製造 課長
‧泰金寶製造 經理、副廠長、廠長、協理、副總、執行副總泰金寶科技Cal-Comp Electronics (Thailand) Public Company Limited隸屬金寶集團,在泰國擁有超過30年的電子製造經驗,是泰國與東南亞最大的電子製造服務(EMS)公司,為客戶提供各種產品的OEM(原始設備製造)和ODM(原始設計製造)服務,出口到全球市場。泰金寶在鄒學長的帶領下,立足泰國、布局全球自動化生產基地,成功在不同國家移轉生產管理,落實企業文化的紀律與精確,追求無人自動化,保持企業競爭力,帶領團隊登峰造極。
 
深耕泰國 全球布局自動化生產基地
鄒學長進入金寶集團的職涯至今已有近40年,深耕泰國並負責布局全球生產基地。2000年泰金寶上市,為支持上市進程,他被派任駐點泰國工廠,負責導入ERP系統,提升公司財務和運營系統的效率,為金寶集團的全球布局奠定重要基礎。「在逢甲大學求學期間,受到工工系鄭豐聰老師的資訊管理系統課程啟蒙,以及他的太太吳美芳老師學習財務會計,兩位皆曾擔任系主任。」這兩門學科的結合,讓他在職場上得心應手,尤其是在管理公司運營和解讀財務報表時,成為他不可或缺的工具知識。
隨著2000年後,中國大陸五金供應鏈崛起,成本也隨之提高,讓全球逐漸趨向在地化生產。鄒學長早在2010年預見到中國將面臨「三高」挑戰,即高稅負、高勞工成本與高員工流動率,這些因素導致市場競爭加劇,因此決定將生產基地逐步轉向東南亞,並進行全球布局,保持生產的穩定性與競爭力。「自動化是未來製造業成功應對全球化挑戰的關鍵,尤其是在生產基地轉移的過程中,機器設備的移動遠比人力的調配更為高效與便捷。」
生產基地的移動並非易事,最大的困難來自於跨國文化與語言差異帶來的人力管理挑戰。「打造自動化生產基地自然成為我們的目標與首選。」透過自動化設備與生產管理,企業能夠在不同國家之間移動生產線,大幅降低生產轉移的風險與成本。
 
跨國企業管理 人才培育更重要:
「人對了,組織就對了」
隨著工業4.0的發展,鄒學長帶領工廠結合自動化技術、大數據分析與TOYOTA精實管理模式,讓企業在全球各地生產基地間的運作更加高效,並強調「用對方法、培訓對的幹部,組織就會對了。」
2011年他成立了幹訓班,培育具備領導力的台籍與泰籍幹部,幹部隨後會被派駐海外,成為當地工廠的重要管理者。鄒學長指出,幹部的培養不僅是生產自動化的輔助力量,更是實現組織管理在地化的核心,將在泰國的工廠模式帶到菲律賓、巴西、墨西哥等國家,讓當地的生產基地逐步走上正軌。
從台灣總部出發立足泰國,泰國是金寶集團的重要生產基地與幹部培訓中心,目前擁有約2.7萬名員工,預計2024至2026年增至5.2萬人。菲律賓、巴西、墨西哥等地區的生產基地也將擴大,目前在全球擁有23個據點,預計2026年集團全球員工總數將達到7.2萬人。
「泰國的國際教育系統也是泰金寶的人才來源,例如印度、緬甸、菲律賓等國的優秀人才。他們具備良好的專業與語言能力,經過公司內部的訓練後,成為企業的重要幹部。」鄒學長強調,只要人員培養、組織架構與系統運作到位,企業的執行力就能夠大幅提升,尤其跨國企業管理更需要克服因地制宜的挑戰,保持企業的競爭優勢。
 
台灣出發  立足泰國  登峰造極
泰金寶的全球工廠土地面積總計超過180萬平方米,泰國廠的土地面積達100多萬平方米,其中為其擴展生產規模提供充足的基礎設施保障,許多系統和技術都從泰國廠擴展至其他地區。鄒學長分享近年來積極透過AI自動化技術,並結合最新的6G科技,使全球各地工廠之間的運作更加高效,追求零瑕疵。在工廠內,許多物料運輸已由自動導引車(AGV)來完成,實現即時供應系統(Just-in-Time),有效連接到生產線,大幅減少了人工操作與時間。
儘管生產線上仍有人力存在,但主因是某些環節使用自動手臂替代人力的投資回報率(ROI)還不足夠快速。然而,隨著自動手臂技術的成本逐步下降,泰金寶大量使用自動手臂於生產線,實現更高自動化。「一隻自動手臂的回收期如今縮短至一年內,這對生產效率的提升非常有幫助。」
從2011年到2024年,泰金寶的生產效率提升了超過2220%,遠超過工業4.0標準的40%增長要求。例如,原來一條生產線需要45個人,現在只需1.75個人就能完成相同的工作量。這種高效生產模式實現變形金剛式的U字型生產模式與IT系統結合,全面自動化為企業競爭力帶來可觀的提升。
 
AI智慧化進程工業4.0 邁向無人生產線
「我的目標是完全無人化的生產線。」隨著數據量的增加,AI系統將會變得更加準確與高效。鄒學長強調工業4.0的發展是循序漸進的過程,從工業1.0、2.0再到3.0,每一個階段的基礎都必須做好,才能進入到AI驅動的智能化時代。而泰金寶早在2012年德國工業提出此概念時,就開始積極布局累積數據資料庫。
AI具有強大的計算與學習能力,讓運算模型更加完善。當每個產品進入檢查階段時,AI能夠依據既有的模型進行分類,判定產品是否符合標準,辨識出不同程度的偏差值,執行自動化生產與監控品質。AI系統數據越龐大,判斷會越精確與智慧,生產線的檢測過程變得更加自動化和無人化。
泰金寶也正在積極調整產品組合,以淘汰低利潤產品並專注於高利潤產品的開發。他提到,儘管近期營業額有所下降,但由於SSD、伺服器、半導體設備、以及穿戴式裝置等高利潤產品的占比增加,整體盈利能力有顯著提升。過去的產品如Hot Drive雖然銷量大,但利潤較低;相較之下,SSD等產品走的是精密路線,雖然銷量較少,但利潤空間大。此外,半導體相關設備的利潤也相當可觀,這些高附加值產品將成為泰金寶未來業務擴展的核心。
 
優惠外資政策 劣勢轉優勢 創造供應生態鏈
泰國政府設置的投資優惠政策與保稅工廠,是吸引外資的重要關鍵。鄒學長提到泰國政府提供非常有利的BOI(泰國投資委員會)的優惠政策,許多產品可享有五至八年免稅,甚至期滿後還能繼續申請延長免稅期限,許多在地的外資企業甚至已經延長至2035年。
這些政策解決許多外資不敢投資的問題,尤其是針對不熟悉當地法律與生態環境的外資企業。而鄒學長的策略是幫助這些企業建造廠房、申請投資優惠,讓外資僅需專注於設備與技術的引進,不需擔心土地和廠房的投資風險。如此不僅促進外資進駐,也有效創造供應鏈,台商能夠在泰國更順利地運營和擴展。
「在泰國沒有像在台灣一樣完整的供應鏈資源,初期對我來說是劣勢。但因為如此,我們的自動化程度高,幾乎所有東西都可以自己做,反而成為我創造出來的優勢,也在泰國建構供應鏈生態系。」
 
企業文化是成功關鍵 落實改善、追求卓越
鄒學長也分享:「所有文化決定你未來會不會成功」。泰金寶嚴謹紀律的企業文化,每位幹部需參與早晨7點半的體能活動,包括伏地挺身和三千公尺跑步。這些活動不僅鍛鍊身體,更是加強員工的意志力與執行力。他每天會帶領幹部到工廠生產線實地考察,要求他們針對非負責的生產線提出改善建議。每位幹部需從不同的視角點出潛在問題,並提出具體的改善方案,減少產線不必要的動作與人力,提高物料的運送與製程效率,追求創新與突破。「沒有最好,只有更好,以今天突破挑戰昨日格局,創造明日新局。」